-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审题思路 审材料 表格呈现的是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世界史教材目录。 审时间 1972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革命史观 2011年→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标关键词 目录A:“革命”“反动统治”“政变” 目录B:“隔绝突破”“东西方世界” 审设问 指出——不同,分析——原因。 答案要点 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定思路 不同的时代,研究历史的方式方法和历史观必然不一样,分析回答时一定要紧扣时代特色,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归纳概括。目录A强调的是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动荡时期的一大特色;目录B是社会和平时期的产物,强调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用全面的观点,辩证地分析解决问题,切不可以偏概全。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解答材料型非选择题的三个关键点 1.阅读理解材料。首先,粗读材料,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意思,感知一下应属于教材中哪一方面的知识。其次,依据材料认真分析所设的问题,这是关键之处。第三,在完成前两步基础上带着问题再仔细研读材料,应根据问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技巧点拨 2.体会命题意图。我们应尽力去体会命题者的意图,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具体回答问题时,有的设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此时就要根据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作答,而不要想当然,用书本上的内容来组织答案。 3.根据要求组织答案。作答时要注意按问作答,简明扼要,还要做到史论结合。 返回 4、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5、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失误也有成就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保留君主,代表国家,但“统而不治”。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权力核心。 (2)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与惯例在政治生活起着更大作用。是间接民主 ,但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更大的自由度 (3)基本政治框架(国王、上院、下院、内阁)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继承性)发展的渐进性与创新性。 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建立过程: 1、从传统来讲,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历史; 2、通过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议会于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3、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4、此后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19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17世纪末,《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常设性的机构,避免了历史上的“短期议会”、“长期议会”等现象发生。 18世纪初, 《王位继承法》使王位掌握在新教手上,避免了因宗教而发生的王朝复辟等问题。 责任内阁制: 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退出内阁,指定下院议会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发展:18C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惯例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的职权:制定(政策);提交(议案);行使(最高行政权);协调(政府职权); 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内阁的地位: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19--20世纪以来,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核心。 内阁制的原则: 1 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 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 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议会与内阁的关系: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后来发展内阁控制议会 八、美国代议共和制的建立 1、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 背景:独立后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国家,不利于社会发展,迫切 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必要性)1786年“谢司起义”的警信。 17-1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