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三板研究框架探讨(二)
[Table_Industry] 新三板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策略报告
[Ta1le_Main] [Table_Title]
建立新三板估值体系
--新三板研究框架探讨(二)
[Table_InvestRank]
分析师
联系人
张帆,CFA,首席分析师
马路萌0531
021malm@
S0740515020001
陈康0531
zhangfan@
chenkang@
2015年6月19日
齐鲁新三板研究团队
[Table_Profit]
基本状况
挂牌公司数
2593
行业总市值(亿元)
8124.80
[Table_QuotePic]
行业-市场走势对比
[Table_Finance]
重点公司基本状况
重点公司
指标
2014A
2015E
2016E
掌上通
净利润增长率(%)
43
29
29
摊薄每股收益(元)
0.13
0.17
0.26
总股本(百万股)
33
40
40
市盈率(倍)
75
57
37
诺斯兰德
净利润增长率(%)
--
--
--
摊薄每股收益(元)
-0.21
0.02
0.12
总股本(百万股)
50.52
50.52
50.52
市盈率(倍)
--
--
--
山大地纬
净利润增长率(%)
32
26
25
摊薄每股收益(元)
0.51
0.64
0.81
总股本(百万股)
52.50
78.75
78.75
市盈率(倍)
42
34
27
*摊薄每股收益均考虑公司已公告的增发方案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本篇报告尝试建立适合新三板的估值体系。目前市场对于新三板估值普遍存在困惑,但我们认为,在新三板看似紊乱的估值体系背后,有很完整清晰的逻辑,发现和建立适合新三板的估值体系现实可行。
定价权博弈是投资者感觉新三板估值体系紊乱的核心原因:传统上,企业从天使轮、A轮一直到上市后融资的各个阶段之间有一定界限,但新三板灵活的市场机制将不同阶段的公司都放在了同一个平台上,各种类型的投资者随之而来。这些投资者们习惯的投资理念、时间周期、预期回报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市场的流动性并不足以平滑市场参与方估值判断上的巨大分歧。换言之,同一个市场上多方定价,相互差异过大,无法通过资金博弈达到动态平衡;这种定价权的博弈刚刚开始,所以看上去混乱。
估值技巧层面的困难: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一些特点,如中小微企业盈利波动性较大、部分企业微利或亏损、前沿行业的未来成长性较难判断及折现、缺少可比公司和历史估值等因素也提高了估值操作的难度,绝对估值方式的可操作性尤其不佳。
构建新三板估值框架的前提:1)投资者角度:按照新三板市场的定位和特点,估值分化是必然趋势,未来重视基本面研究、以成长股投资为导向的专业机构将会掌握市场定价权;2)平均持股周期: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新三板产品的投资周期及投资思路,我们假定,持股周期平均在1-2年;3)预期回报率:参考A股市场定增和PE投新三板的浮盈情况,我们判断目前投资者预期年化预期回报率区间为80%-200%;4)流动性折价:从投资角度而言,需要做流动性不足做估值折价抵以确保安全边际,我们根据几组不同的估值比较方案,测算在目前阶段,新三板市场整体相对于A股的建议折价率为40%-60%;5)前提假设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股票估值的四象限:根据新三板公司具备/不具备规模盈利、具备/不具备其他市场可比公司构成四象限。
具备规模盈利的公司,估值操作较为容易。1)如果具备可比公司:易于使用相对估值,同时考虑预期回报率限制下的流动性折价;2)如果不具备可比公司:参考近似行业平均水平,也可以结合绝对估值。
不具备规模盈利公司,对其估值之前首先要区分行业特性和发展阶段,不具备规模盈利是成长初期阶段投入所致还是周期性行业低谷所致。1)如果具备可比公司:参照可比公司情况,但重点在于区分公司与可比公司在行业地位、竞争优势、以及盈利能力之间的差异;2)如果不具备可比公司:通常是细分行业的成长股,需要深度挖掘公司未来盈利成长的可能性并加以折现,持续以数据验证,可以考虑使用分阶段绝对估值。
敬请关注新三板投资策略系列专题。本篇报告为我们尝试建立更加切合新三板市场的研究框架的第二篇,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新三板研究框架,打造独立、务实、原创、深度的新三板研究,敬请关注。
内容目录
新三板估值难点 - 4 -
为什么新三板估值难? - 4 -
投资者之间的差异 - 4 -
流动性不足未能充分发掘价值 -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