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renplaygame.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ildrenplaygame

第三章 游戏的理论流派 第一节 经典的游戏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第三节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第四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第五节 游戏的觉醒理论 第六节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第七节 游戏的生态学理论 第八节 其他的游戏研究 第一节 经典的游戏理论 一、经典的游戏理论 二、对经典游戏理论的评析 一 经典的游戏理论 (一)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 (二)娱乐论(松弛说) (三)复演论(种族复演说) (四)生活预备说 二 对经典游戏理论的评析 贡献 对游戏分类的影响 游戏发展论的出现 对于儿童游戏重过程轻结果的描述 局限性 只能对一小部分游戏行为做解释,不能解释儿童游戏的全部行为 把儿童游戏与小动物的游戏需要等同起来,认为游戏是儿童生物本能的表现,是儿童基本生活欲望的表现。 结论大都相互重复或相互矛盾,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决了部分问题,没有揭示游戏的本质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二、埃里克森的掌握论 三、配勒的角色扮演 四、门宁格的宣泄说及相关研究 五、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一、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1、游戏的“发泄”、“补偿”说——本我 自我 超我 2、游戏的动机是“惟乐原则” 3、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 对弗洛伊德观点的评价 进步: (1)将游戏的研究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密切联系 (2)强调早期经验对成年生活的重要性 (3)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 (4)“娃娃游戏”方法 缺陷: (1)没有建构系统的游戏理论 (2)发端于精神病学——临床诊断色彩 (3)缺乏系统的、精确的关系 (4)“泛性论” 二、埃里克森的掌握论 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身体的过程与社会性的过程同步的企图游戏,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 第一阶段:自我宇宙阶段 第二阶段:微观阶段 第三阶段:宏观阶段 游戏的形式随着心理社会问题和自我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自我发展的心理社会阶段=个体发展的文化环境+心理性别的发展阶段 游戏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 附图: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比较 三、佩勒的角色扮演 儿童自主选择角色和情境 角色的选择与游戏背后的情绪 三类角色选择 (1)热爱和敬佩的人 (2)恐惧的人 (3)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满足的角色 儿童性别心理发展阶段中儿童游戏结构的变化 第一阶段:与机体有关的(玩弄自己的身体) 第二阶段:前恋母阶段(亲子游戏) 第三阶段:恋母冲突阶段(角色扮演游戏) 第四阶段:后恋母阶段(同伴游戏)(规则游戏) 四、门宁格的宣泄说及相关研究 宣泄与生俱来的攻击性的本能 “性本恶” 班杜拉:攻击性行为是后天习得的,而非天生的 五、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主要观点:意识与无意识;潜意识里充满了与社会道德不相容的本质冲动和欲望;儿童游戏就是发泄潜意识中的能量 缺陷:“泛性论”——将儿童生物化 进步之处: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的成年生活的重要意义,强调游戏对于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的价值;游戏治疗手段;将统计方法引入游戏研究方法中。 第三节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 游戏:同化超过顺应 游戏的原因: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期间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而是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这个活动领域就是游戏。 皮亚杰:游戏发生、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0-1个月):反射练习期 第二阶段(2-4、5个月):练习性游戏发生期 第三阶段(4、5-9个月):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 第四阶段(9、10-11、12个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第五阶段(11、12-18个月):为了看到结果而行动期 第六阶段(18-24个月):象征性游戏形成期 与认知相关的游戏的发展阶段 (1)练习性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规则游戏 象征性游戏的发展 主要表现形式:以物替物 角色扮演游戏 、语言游戏 特征:(1)活动来自现实情境;(2)与真实情境虽不同去仍有所归属。 依赖于同化和顺应的两极分化以及它们的不平衡 促进幼儿从个体性向社会性发展(倒U型函数) 替代式语言的出现 象征性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发展的两个阶段 (1)前概念思维阶段(2-4岁) 象征性的对应或等同发生在模仿动作之前,且用语言标志出来,直接导致游戏的发生 模仿性动作与儿童原先的活动发生分离,完全是模拟由象征所引起的客体的活动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向规则性游戏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