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被膜与细菌耐药及控制策略 课件.pptVIP

生物被膜与细菌耐药及控制策略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被膜与细菌耐药及 控制策略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胡继红 2008.08.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自然界的抗生现象。 每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临床后伴随而来的是细菌的耐药,即细菌在高于人类接受的药物治疗剂量浓度下能生长繁殖。 这种耐药可能与整个种的固有特性有关(天然耐药),也可能敏感菌种通过变异或者基因转移获得(获得性耐药)。 耐药基因决定了各种各样的机制,使细菌抵抗特定抗菌药物的抑制作用。 细菌耐药性变异的趋势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的耐药细菌的变迁有以下6个主要表现: (1)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感染率增高; (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引起感染增多; (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 家和地区传播(大叶性肺炎); (4)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感染; (5)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细菌性心内膜炎); (6)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第一届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中心网 (2005-2006 Mohnarin) 全国17家医院;收集菌株4075株; G- : 3150(77%) G+ : 925 (23%) 葡萄球菌占: 536 (58%) MRSA: 63%、 MRSE: 83% 肠球菌占: 27%(249) 耐青霉素粪肠球菌:23%; 耐青霉素屎肠球菌:90% 5株对万古中介的肠球菌,未见耐万古肠球菌 医院内感染中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 全球关注的多重耐药(表型)的阳性球菌 社区获得MRSA (Ca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HaMRSA)(医院获得)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s) 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全球6株,中国0%) 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美国最高17%中国0-5%) 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 1 染色体介导的耐药 细菌固有的耐药性(天然耐药)或通过染色体突变产生的耐药性,与细菌的遗传和进化密切相关。 自发基因突变的现象可导致细菌某些表型和功能的丧失,或获得新的功能,以对抗抗生素的作用。是同属细菌的共同特征,如肠球菌耐头孢菌素类药物。 对于耐药性而言,如果编码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核苷酸发生点突变,导致转录的靶位蛋白空间构象发生改变,结果使药物与靶位之间的结合力下降或丧失,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 2 质粒介导的耐药 目前该类耐药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 质粒可以通过接合或转导作用在不同的细菌之间进行转移。 对抗生素具有较强水解作用的AmpC酶(AmpC β-lactamase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 碳青霉烯酶等 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 3. 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 转座子(transposon,Tn) 在染色体、或在同一细胞中的染色体与质粒间移动, 使结构基因的产物大量增加,从而使宿主细胞失去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Tn还可以使位于染色体上和非接合质粒上的基因转移到接合质粒中,因此实现细菌间的基因转移或交换。 整合子 可移动,可捕获和整合细菌的耐药基因,在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和扩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合子可在不同细菌中水平传播,在同一类整合子上可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盒,同一个耐药基因又可出现在不同的整合子上。细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的整合子中移动,介导多重耐药的形成。 细菌耐药生物化学机制 (一)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使抗菌药物失活或结构改变; (二)细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或数目改变 使之不与抗菌药物结合; (三)细菌细胞膜渗透性改变 使之不能进入菌体内 (四)细菌主动药物外排机制 将药物排出菌体之外 (五)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这些耐药机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两个或更多种不同的机制相互作用决定一种细菌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 不同类抗生素的常见耐药机制 β-内酰胺类:细胞壁通透性降低;与PBPs亲和力与结合率降低;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自溶酶缺乏。 氨基糖甙类:细胞膜主动传递中摄入减少;产生钝化酶;核糖体30S亚基蛋白改变;Eh↓和pH↓均可降低活性。 喹诺酮类:细胞外膜OmpF量降低,使喹诺酮类摄入减少,同时细胞膜传透通道改变,外流加快,细菌内积蓄减少;DNA旋转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