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春节游
山西春节游
社会调研:山西春节习俗的变迁
调研人:黄丽丽
学号:201400040011
法学院 法学专业 普法一班
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一种文化胎记,春节以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情结,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随着时代变迁,对于这些“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春节传统习惯,人们还能习惯吗?山西人过春节还按老法儿过吗?春节逐渐被人们淡化,拯救春节的呼声也随之而起。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春节?春节习俗与现代生活有无冲突?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探讨一下山西人民春节习俗的变迁。
一.山西春节传统习俗及其变化发展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禹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在山西,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虽然如今已不像以前那样全族出动盛大规模,但人们还是很重视
这项活动,全家会一起上上下下来个大扫除,为不久到来的新年做好准备,好不热闹。
2.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在老山西的记忆里,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而且浓墨重彩又不失色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满足了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但是,在我们这些90后的眼里,年画可是属于上个世纪的老古董了。如今更常见的是挂历,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是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既实用又美观,满足了人民大众的实际需求。不过,现在老百姓们并不用亲自掏钱去挑一副漂漂亮亮的挂历了,因为逢年过节像中国移动、商业银行这样的公司都会免费给顾客们派送福利,挂历就在其中。虽然不错,但毕竟多了点商业化的气息和千篇一律的乏味。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春节时,在山西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不光要贴窗花,一些人家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
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但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已制好的窗花或“福”字直接贴上即可,而不愿花费力气去剪纸。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春联,这项极富春节气息的活动,很受人们重视,可以说必不可少。以前人们往往会提前几天准备,先由家中长辈出面,请邻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挥墨提写春联,晾干之后,主妇们会熬制专门用来贴春联的浆糊,再由男人们分别将写好的春联贴至各处。现代社会已不十分讲究这些了,春联大多是在街边小摊上买的,直接用透明胶带贴在门上或墙上,也很少有人家会在门前高高挂起大红灯笼了。甚至有些年轻人连对联都懒得贴了,觉得粘上了回头难清理。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年味也因此淡去许多,好像丢掉些什么,令人怅然若失。
5.吃年夜饭
春节是一个家人团圆的节日,在这个节日,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吃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年夜饭聚集家人的功能仍未改变,但时代向前推进了,人们对其的热情有所减少,好像认为年夜饭早已无所谓。为求省事,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去饭店吃年夜饭,也不像以前那样严格要求菜品种类和数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