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在为手抖而惆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是否也在为手抖而惆怅?.doc

你是否也在为手抖而惆怅? 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吧,对于摄影来说,背着三脚架并不总是件轻松的事。先不说人们对其尺寸和重量的抱怨,问题是在很多适合摄影的地方,三脚架都被禁止使用。不幸的是,在弱光环境下手持相机拍摄是有一定难度的,得到的往往是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幸好,这里有3个技巧,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有效提高手持拍摄的照片质量。 A.纠正姿势 大部分摄影师手握相机的姿势都差不多,但往往都忽略了身体姿势的重要性。很多人会身体前倾,用双臂来保持相机稳定。正确的姿势是,像举起大多数重物一样,最好的方法是用你的双腿来承担重量,所以需要调整你的双脚姿势,以适应下面几条原则 用双手握相机。其中左手握住镜头,同时右手握住机身并控制快门。 向前小半步并保持膝盖微曲。这样可以将自身重量均匀地分配在两条腿上。 举起相机摆出你的一般拍摄姿势。对数码单反相机来说就是将取景器举在右眼前(译者注:译者用左眼取景,这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下详),而对于便携数码相机来说就是举在脸前15cm左右眼平位置。 两臂夹紧身体两侧。左前臂应该保持完全垂直,并且不能向前超出脚趾。一定要避免身体前倾,否则会引起相机抖动。 深呼吸,在两次呼吸之间(译者注:也可以摒气但时间不能太长)尽可能轻柔地按下快门。 B.随身脚架 三脚架非常不便于携带,这条技巧教你在弱光环境拍摄时如何使用随身脚架。 在外出拍摄前,剪一段和你身高差不多的绳子,装在口袋里或摄影包中。 在拍摄现场,将绳子一端缠在相机镜头上,让另一端垂在地面。 一脚踩住地上的绳子,然后慢慢举起相机到眼前。小心地将绳子绷直,但是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影响机身和镜头接口。 当绳子绷直后,像第1条技巧中介绍的那样摆好姿势,轻柔地按动快门。 C.乔·麦克纳利握持法 以快速布光技巧出名的摄影师乔·麦克纳利,经常为出版社拍照,比如《体育画报》、《国家地理》、和《生活杂志》等。尽管要在多种光线下拍摄,但他却很少使用三脚架。与此相反,他有一套自己的持机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用左眼取景。经过一点练习,这种持机方法可以令摄影师使用低速快门拍摄。(译者注:本方法在乔·麦克纳利的著作《热靴日记》中有详细图解说明,只适用于有竖拍手柄的相机。) 脚步的姿势与第1条技巧中相同,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与肩同宽。 转动上半身,使左肩朝向被摄体。 右手持机,将相机架在左肩与身体相连的凹陷处,在锁骨下方。 左手向内完全与右手一同固定住相机。保持身体的重量分配在两只脚上,用左眼观察取景器。深呼吸之后按动快门。 关于防抖的那些事 现在,不管是单反相机、单反镜头,还是大变焦比相机,甚至一些小卡片机上都有了防抖功能,这确实是能提高手持摄影成功率的好功能。但是你了解防抖的原理吗?不同防抖之间有什么差别?防抖的未来在哪?就来看我们一一解答。 防抖结构的历史 你知道吗?如今大热的防抖功能已有16年的历史。先来一起回顾防抖的发展过程。 第一台防抖相机 第一台搭载防抖功能的相机是1994年尼康生产的“zoom 700 VR QD”不可换镜头胶片相机,镜头内装有防抖装置。VR是Vibration Reduction(减小震动影响)两词的首字母,这一称呼也延续至今。不过直到2000年尼康才推出第一款搭载防抖功能的单反镜头,尼克尔Ai AF VRED80-400mm F4.5-5.6D。 第一支防抖镜头 在单反镜头领域, 第一款搭载防抖功能的是1995年佳能推出的EF 75-300mm F4-5.6 IS USM。在推出时震惊整个业界,也同时使佳能EF自动对焦镜头的知名度逐渐提高,这套系统被称为佳能的IS(Image Stabilizer)光学防抖系统。它主要是通过镜片的运动来补偿相机的晃动。 第一台防抖数码相机 到了数码时代,第一台搭载传感器防抖的数码相机是2003年美能达的DiMAGEA1,为不可换镜头相机。2004年柯尼卡美能达的α-7 DIGITAL是第一台在机身上加载防抖功能的单反相机。虽然柯尼卡美能达随后被索尼收购,但柯美的防抖技术在那个年代依然被人称赞。 关于抖动与防抖 “电子防抖”?“数码防抖”?“镜头防抖”?“CCD防抖”?究其根本就是光学防抖和 非光学防抖之分。 想要防抖,就要先了解抖动。这样才能看出不同的防抖功能各有什么特点与优势。在数码相机刚开始普及的那几年,各种防抖功能的宣传铺天盖地。究其根本就是光学防抖和非光学防抖之分。非光学防抖无非是提高感光度增加快门速度──这明明是最基础的拍摄技巧,却被厂家“强取豪夺”拿来做了机器的卖点;利用机内算法对模糊图像的边缘进行补正──有点像Photoshop的锐化功能,显而易见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经过这几年市场的大浪淘沙,那些“假防抖”的宣传噱头基本不见了,只剩下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光学防抖。当然,最近又新推出了拍摄多张照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