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管窥志摩之诗.docVIP

从《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管窥志摩之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管窥志摩之诗

从《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管窥志摩之诗 (一)浪漫主义者的呐喊 谈到徐志摩,不得不谈的是他的诗歌,诗歌中又不得不谈的是他的情诗(当然徐志摩的诗歌中情诗是占一绝大部分的,这也只是他狭义上的情诗,专指由爱恋倾慕思念等引发的情思之诗,除此类情诗之外,徐志摩的另一些诗歌常以女性作为其诗歌意向,如著名的《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雪花的快乐》: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粘住了她的心胸/消融,消融,消融/融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这些诗歌也可以说是他“情诗”中的奇葩了),况且徐志摩感情经历的传奇性也是历为人所称道的。徐志摩的诗歌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清新委婉、优美动人的,“含蓄美”是徐志摩诗歌的显著特色和主流,然而《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透露出的却是一种“阳刚美”或者说是刚柔并济的美。这与诗人的前期经历和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写于1925年,在此之前的1920-1922年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深造,在英国的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还大量阅读了许多英国浪漫派和唯美派诗人的作品,深受华兹华慈、拜伦、雪莱、济慈的影响,成为了一名模仿英国近代诗的浪漫派和唯美派诗人。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将徐志摩定义为浪漫主义者原因是多方面的,诗人浪漫的天性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自剖》一文中,徐志摩表白道:“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对世间美好的热烈向往,对理想爱情的炽热渴求,对真挚感情的无比看重是诗人成为浪漫主义者的无尽动力。 1923年,诗人回国,此时“五四运动”刚过几年,新文化运动的余温犹在[1],中国新诗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已出现了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等一批影响巨大的诗歌集。时值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现状的巨大反差深深刺激了诗人的内心,诗人必将以呐喊来表达对中国现状的强烈不满。有些人常说现代文学史上留日派作家大多激进,如鲁迅、郭沫若等人,而英美派作家大多温和,如胡适等,也有人认为新月派诸人对北洋政府是友好的,这些看法都过于片面了,此时徐志摩的内心还是激情热血反叛的,在徐志摩的第一本散文集《落叶》中,徐志摩的这种精神是非常明白的,如《落叶》一文中: 让我们来大声的宣布我们的网子是坏了的,破了的,烂了的;让我们痛快地宣布我们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的。 在另一篇散文《毒药》中这种感情就更加直白露骨以至于恐怖骇人了: 在人道恶毒的涧水里流着,浮荇似的,五具残缺的尸体; 他们是仁义礼智信,向着时间无尽的海澜里流去;这海是一个不安宁的海,波涛猖獗的翻着,在每个浪头的小白帽上分明的写着人欲与兽性;到处是奸淫的现象:贪心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着同情,懦怯猥亵着勇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欺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 在《青年运动》这篇散文中徐志摩更是热情的讴歌“五四运动”: 这样伟大的运动不能不说是这魈魃的世界里的一缕清辉,不能不说是对现代苟且的厌世的生活(你们不曾到过柏林和维也纳的不易想象)一个庄严的警告,不能不说是旧式社会已经蛀烂的的根上重新爆发出来的一个新生机,新萌芽;不能不说是全人类理想的青年的一个安慰,一个兴奋,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新鲜的愉快的路径;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洁净的人生观的产生。…………民族的希望就在自觉地青年。 1926年,徐志摩亲历了“大沽口事件”和“三.一八”惨案,当时,徐志摩正和闻一多诸人酝酿创办《诗镌》,群情激奋下,便把创刊号变成了一个声援“三.一八”惨案的专号。徐志摩发表了一首诗,叫《梅雪争春》(后来出书时还特意在题名后加括号标注“纪念三.一八”。)。 通过这些文章和事件来看,这样的世界已使徐志摩失望,同时徐志摩也怀有希望,他将希望寄托在了新一代青年人的身上,这为他的呐喊奠定了思想情感的基础。但是真正将此引爆的导火索是1925年他与有夫之妇陆小曼之间不为世人所容的恋爱,它造就出《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这样一首极具反抗精神的诗歌。 (二)从《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看志摩诗之艺术美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诗歌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同为新月派主将的徐志摩也积极地践行了这一理论,但如果仅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徐志摩诗歌中的艺术之美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这首诗中,它的艺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