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ty课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Na2HPO4、K2HPO4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 pH 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材料用具 实验步骤 1.绘制不同实验材料pH记录表 pH 加入0.1 mol/LHCl 加入0.1 mol/L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生物材料1 生物材料2 ⒉取2个烧杯,编号;各加入25mL的自来水,分别滴加5滴0.1mol/mL的HCl溶液和0.1mol/ mL 的NaOH溶液,测定并记录其pH;然后再继续滴加 5滴的上述溶液,测定并记录其pH的变化,直到滴加到30滴为止。 ⒊再分别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取代自来水,重复步骤2。 实验结果 在滴加少量的HCl和NaOH后,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变化不一样,即自来水的变化明显,而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变化则不明显。 * * 结果讨论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pH=7的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和Na2HPO4 , NaH2PO4 水解呈酸性,能中和碱溶液中OH-;而Na2HPO4 呈碱性,能中和酸溶液中的H+。所以缓冲液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溶液中pH的稳定性,而水则无这种缓冲能力。 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P11 练习 1.D。? 2.C。? 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糖尿病、低血糖症 糖类代谢异常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过多:肌无力 抽搐 佝偻病(儿童) 骨软化病(成年) 血钙 过少 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如动物的内脏、肌肉、植物种子(五谷类)。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如蔬菜瓜豆类,茶类等。 动物的内脏、肌肉、脂肪、蛋白质、五谷类,因含硫(S)、磷(P)、氯(Cl)元素较多,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硫酸、盐酸、磷酸和乳酸等,他们是人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而大多数菜蔬水果、海带、豆类、乳制品等含钙(Ca)、钾(K)、钠(Na)、镁(Mg)元素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可变成碱性物质。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体液偏酸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减慢、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早期动脉硬化、血栓或心、脑血管疾病。 对骨骼的影响:偏酸的体液刺激甲状旁腺,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骼释放到血液中的钙增多,钙虽然可以中和血液中的酸,但这样长期“借”钙的结果,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骼变形及牙损害等。 对眼睛影响:体液偏酸、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循环减慢、对组织细胞供氧减少,易造成组织细胞衰老死亡,而眼底的血管又细又长,所以极易受累病变,使循环不畅,发生眼部疾病。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有哪些成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有何异同, 及其理化性质如何? 知识回顾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血常规检测项目列举 项 目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IU/L 0~45 肌酐 CRE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mg/dl 60~110 甘油三脂 TG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mg/dl 150~220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内环境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