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启示录读后心得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融风暴启示录读后心得体会

金融风暴启示录读后心得体会 全球金融风暴启示录 全球金融风暴启示录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住房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本来平常的一桩破产案却引发了广泛关注。事后证明,这正是美国金融界爆发次级贷款危机的标志。以此为肇端,一场巨大的金融浩劫粉墨登场。 时至今日,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这场金融危机非但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从次级贷款向各类衍生品、从金融向实业、从美国向全球逐渐蔓延开来,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那么,这场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对经济产生了多大影响,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 一. 硝烟四起 2001年是美国的多事之秋。年初,美国网络科技股票泡沫破裂,许多知名上市公司又爆出会计丑闻,美国经济面临衰退之忧。雪上加霜的是,下半年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为了应对这一不利局面,在此后两年半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达到50年以来的最低点,并维持了一年。利率如此之低,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可以借到大量“便宜”资金用于投资,另一方面推高了物价水平,催生通货膨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因此被拉下神坛,扣上“泡沫先生”(Mr Bubble)的.... 帽子。从2004年6月起至2006年7月,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威胁,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5%。 正是这轮过快、过猛的加息刺破了超低利率带来的经济泡沫。随着利率上升,很多人还不起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骤增。在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后,参与次贷市场的机构纷纷报出严重亏损,房地美和房利美、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乃至保险公司,无一幸免。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官员当时纷纷出来表态,声称美国金融体系健康,经济不会陷入衰退。但是这样的掩饰并没有数据和事实支撑,这些官员们也很快改弦更张: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携手各国央行向金融体系注资数千亿美元。到2008年3月,金融危机形势骤然恶化,金融风暴呈螺旋式上升。11日,美联储、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向市场注资,仅美联储一家就达2000亿美元。不到一周,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就崩盘,被摩根大通廉价收购。7月以来,形势更是急转直下。经营住房抵押贷款的IndyMac Bank被国有化;房地美和房利美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接受政府注资;冰岛政府资不抵债接受IMF援助,乌克兰等东欧国家也向IMF求援;英国经济出现负增长,已在衰退边缘;欧美主要国家消费者信心指数都降至冰点,银行惜贷,实业企业步履维艰……“噩耗”不断,令人触目惊心。 二. 追本溯源 探究这场危机的根源,我们大体可以总结出三个原因。 1、负债经营。一方面,以美国投资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行。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时间过长,投资银行可以在市场上以低成本借到大量资金,这正迎合了他们的高杠杆经营模式。用通 俗的话来讲,就是借别人的钱来投资,自己的钱只占总数的一部分,这样无论是收益还是亏损都会成倍放大。在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经营的最高峰,杠杆率都高达几十倍。也就是说,他们借了相当于资本金几十倍的资金在市场上投资。投资银行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经营模式在顺境下可以赚得钵满盆满,而亏损却成为他们无法承受之重:随着次贷市场崩溃,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高杠杆投资机构的亏损被迅速放大。首先倒下的贝尔斯登就是因为旗下一只对冲基金亏损过大触发赎回而走上不归路的。可以说,正是高杠杆负债经营的策略使这些昔日的华尔街贵族在金融市场恶化时发生了灭顶之灾。另一方面,美国人超前消费,负债累累。其实不仅仅是普通美国人习惯于透支,美国政府也保持常年的双赤字政策。依仗于美国和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每天要向世界其他国家借来数以亿记的美元填补国内资金不足。现任总统小布什上任以来不仅把克林顿政府留下的财政盈余挥霍一空,还让美国背负上大笔债务。这种从国家、投资机构到个人的负债经营模式终于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到了根本性的打击。 2、金融投机。美国的华尔街无疑是世界金融的中心。这里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金融人才,所控制的资本实力也最为雄厚。但是正是这些优越条件引发了金融危机:高端人才需要高人一等的收入才能留住,雄厚的资本拥有巨大的能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激励机制:员工平时只拿底薪,根据每年完成的任务——也就是给公司创造多少利润——来确定年终分红。而这笔分红一般都是工资的数十倍。这种风气在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中最 甚。2007年,高盛的CEO贝兰克梵的收入为六千多万美元,而雷曼兄弟的CEO富尔德在过去五年的CEO生涯里积累了三亿多美元的收入。正是这种巨大的金钱诱惑使华尔街人士开始滥用资本的力量,在各种投资市场上肆意投机。尤其是投资机构的交易员们,他们手握重金,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