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电传感与检测第八章汇编
* * 光电新技术的应用 光电图像检测: 将计算机视觉应用于工业检测的一门交叉学科 。 计算机视觉: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景物图像进行识别,以实现人视觉功能的扩展。 1、 红外诊断技术 内容: ①检出信息 ②信号处理 ③识别评价 ④预测技术 分类: 简易红外诊断技术: 红外点温仪 精密红外诊断技术 方法: ①表面温度判断法 ②相对温差判断法 ③同类比较法 ④热谱图分析法 ⑤档案分析法 红外诊断与红外热成像技术 应用: ①建筑工业 ②电子工业 ③电力行业 ④石化、钢铁行业 2、红外热成像技术 红外热成像仪由光学系统、扫描机构、红外探测器、前置放大器、视频信号预处理电路、显示记录系统和外围辅助装置等构成。是红外探测器,可分为单元探测器、多元探测器和带有内处理功能的探测器。红外热成像仪的核心器件是红外探测器。常用热成像仪的工作波长为3~5μm和8~14μm。红外热成像仪的工作过程是把待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度分布以红外辐射信号的形式,经接收光学系统和扫描机构成像在红外探测器上,再由红外探测器将其转换成视频电信号。这个微弱的视频频信号经前置放大器,再进一步放大处理后,送至显示器终端,显示出待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红外热像仪能够显示热图像的原因关键在于首先把物体按一定规律进行分割,即把观测的景物空间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分割成若干个小的空间单元,接受系统依次扫描各个空间单元,并将各个空间单元的信号再组合成整个景物空间的图像。因此,红外探测器在任一瞬间实际上只接收某一个景物空间单元的辐射。扫描机构依次使接收系统对景物空间做二维扫描。于是,接收系统按时间先后依次接收二维空间中各景物单元信息,该信号经放大处理后变成一维时序信号,该信号再与同步信号合成后送至显示器,显示出完整的景物热图像。 红外热成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 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或焦平面技术)接收待测物体的红外辐射(热量分布),并反映在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对待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然后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处理、转换为标准视频信号,最后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 激光在军事中的应用 (1)激光测距与激光雷达 (2)激光制导炸弹 (3)激光陀螺 (4)激光报警器 (5)激光侦察对抗 较大区域内的监测可以通过在这个区域设置相应的红外气体检测系统,然后通过光纤或无线通信方式将这些系统连接起来,这时就构成了一种光电检测网络。当该网络与Internet系统相连时,就可构成基于红外气体检测网络的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指的是将多种信息传感与检测设备, 如红外气体检测系统、激光条码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 年《未来之路》一书,四年后,美国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 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 红外气体检测网络与物联网技术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