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从投奔大陆到入主世界银行的无党派人士.docVIP

林毅夫:从投奔大陆到入主世界银行的无党派人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毅夫:从投奔大陆到入主世界银行的无党派人士.doc

林毅夫:从投奔大陆到入主世界银行的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但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当今社会,林毅夫可算上无党派人士的首席代表。在世界经济学界,他无疑是一位翘楚。这位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人生,充满了传奇。   泅渡回大陆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15日生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1971年年初,19岁的林正义进入台湾大学农工系学习。寒假在成功岭受训期间,他决定投笔从戎,申请转学至陆军军官学校(承袭原黄埔军校)就读。1975年,林正义以第二名的成绩从陆军军官学校正期生44期步兵科毕业,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他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夏季,林正义获政大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并更名为林正谊。随后,他被派往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当时的林毅夫是台湾最有前途的军官。   在金门前线的日子里,每当夜深人静,林正谊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美建交等消息让他意识到中国富强的希望在大陆一边,他希望能为国家复兴尽力,但当时两岸对峙的现实让林正谊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年轻的林正谊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正谊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林正谊是个游泳健将,他的游泳技术很高,在夜色的掩护下,他成功泅渡2500米宽的海域,在福建厦门登上了祖国大陆。这一切,他的家人毫不知情。林正谊失踪的那天晚上,金门全岛鸡犬不宁,所有驻军出动,连夜展开全岛水陆两域地毯式搜索。为防林正谊“叛逃”泄露军机,连队当即修订了作战计划,展开了全岛东西守备部队互换防区的大规模演习。历经近一个月时间,一直见不着连长的人影,也没等到大陆方面发布的关于台军官“起义”的消息。最后,台湾“国防部”只好以失踪结案。   来到大陆后,年轻的林正谊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林毅夫,以避免给家人和朋友带来麻烦。他选择到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此了解中国的国情。那个年代,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还很紧张。在大陆提到台湾人,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间谍。所以,国家接收林毅夫也很慎重,专门派人对他进行了考察。林毅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正派、精神、有礼貌、坦率、直接。他说:“来大陆,主要是为了学习了解大陆的情况,报效祖国。”考察人员认为,这是个有追求、有抱负的年轻人。就这样,林毅夫如愿进入北大学习。   师从舒尔茨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舒尔茨自然不会放弃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机会。当时,林毅夫荣幸地成为为舒尔茨做翻译的唯一人选。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他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林毅夫本以为舒尔茨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能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是许多经济学人士梦寐以求的事情,林毅夫欣喜若狂。   1982年,林毅夫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攻读博士后。1987年,在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一年后,林毅夫突然回到了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那时候,出国已经成了一股风潮,很多人挤破脑袋想出国。况且,这时候,林毅夫的爱人和孩子也已经到了美国和他团聚,如果留在美国,他必定前程似锦,实在没有回来的必要。   归国后的林毅夫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担任副所长。1994年,林毅夫结束了在国务院研究机构的任职,和几位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者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是第一个由归国学者成立的独立研究机构。由于身兼不少社会职务,平时林毅夫几乎没有节假日,除了给学生上课,他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但他没有放松学术上的研究。他曾经对学生说:“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生活苦尽甘来   虽然在大陆的发展如鱼得水,但当年泅渡海峡的经历却为林毅夫带来难以言说的痛。台湾当局以“叛逃”大陆的罪名,称其最重可以判处四个死刑。那道窄窄的海峡,就此隔断了林毅夫的回乡之路。   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亡故。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因台湾当局的阻挠,林毅夫未能返台为母亲送行,此事成了林毅夫终生的遗憾。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在宜兰老家溘然长逝。悲痛之余,林毅夫再次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请。此事引起了海峡两岸的极大关注,20多年前的事再次被提起,台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