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中国核潜艇的“少年时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了,中国核潜艇的“少年时代”.doc

别了,中国核潜艇的“少年时代”   艰苦奋斗的建造史   中国海军的核潜艇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种完全不依赖外国援助和原型产品参考的国产武器。1956年6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即提出“在潜艇研究方面……原子动力是潜艇的理想动力。”当时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开始试航仅1年,我国提出这一设想无疑是与世界技术潮流基本同步的。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实验型核反应堆开始运转。同年10月和次年9月,中国提出希望获得苏联的核潜艇技术援助,但均遭到苏联拒绝。随后,毛泽东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口号,并在同年着手组建核潜艇工程科研设计队伍,揭开了中国自行研制核潜艇的序幕。在经历6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后,1965年,中央专委正式批准了二、六机部的报告,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随后,“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给需要动员全国数千个有关单位部门的潜艇研制造成了极大的干扰。1967年,中央军委发出《特别公函》,要求所有承担研制核潜艇项目的单位和人员,群策群力、密切协调、排除万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1966年12月,核潜艇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开工建设,1970年7月25日开始提升功率运行。而首艘核潜艇则于1968年11月23日总体开工建造。   与此同时,海军开始组建第一艘核潜艇的接艇部队。1969年7月,从东海、北海、南海三大舰队的四个常规潜艇支队和一个护卫舰大队抽调人员,在青岛成立接艇部队,到1970年10月,第一艘核潜艇的干部、战士基本配齐。杨玺任艇长,崔桂江任政治委员。1968年,配套核潜艇的洞窟基地也开工建设。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首艘核潜艇的设计和建造是极其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国虽然在50年代末就成功用引进的零件组装苏制潜艇,但直到核潜艇开工的1968年,第一艘基本使用国产设备的常规潜艇才刚刚竣工。国内有关潜艇的工业体系勉强建立,供应核潜艇这种各方面水平都高于常规潜艇的装备显然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为了使核潜艇具备优秀的性能,我国决定采用更先进,但设计、加工、建造都更为困难,且国内缺乏经验的水滴形线型。   核潜艇的设备高度复杂,设计部门仅研究课题就提出了近百项,新研制设备近300项。潜艇上的设备、仪表、附件共计2600多项、46000多台件,电缆、管道总长120多公里,耐压船体开孔1000多个。最终,克服各种困难,首艘国产核潜艇于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当天,下水,并在后续几年完成系列实验。1974年8月1日,首艘091型国产鱼雷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命名为“长征1号”。1970年至1977年,又相继开工4艘,于20世纪90年代前全部竣工,每一艘都比前一艘有了较大的改进。在此基础上,我国组建了第一支核动力潜艇部队。   与此同时,首艘092型国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也于1967年6月开始方案认证,由于有了091型的基础,除导弹系统外的其他部分进展顺利。首艇1970年9月开工,由于导弹系统的延误,至1978年全艇仅建造了61%。为加快总体进度,1978年决定将该艇建造分为两期实施,技术难度较大的导弹系统作为二期工程完成。1988年9月,潜艇完成水下发射试验,标志着潜艇二期工程基本完工。   不为人知的故障与尴尬   在有关中国核潜艇的简史上,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似乎是按部就班、一帆风顺的。然而对于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者和使用者而言,让它们真正具备可靠的战斗力却付出了许多年的艰辛与困苦。   国产核潜艇在技术要求和设计水平上几乎已经达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工业水平的极限,而中国当时连引进的苏联潜艇技术都还没能完全掌握,可想而知第一代核潜艇要面临各种麻烦。   早在首艇试航期间,就发生过蒸发器管束应力腐蚀破损事故,迫使出海试验中断,抢修两个多月。首艇服役后,曾酝酿进行长航考核,但由于潜艇遗留的技术原因较多,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潜艇不断发生漏气、漏水、漏油、漏电、漏剂量等故障,导致潜艇只能往返于各岛之间停泊、检修。这段时间内,不仅有人质疑潜艇患了“小儿麻痹症”,首制艇“长征1号”(401艇)更是获得了与其艇名截然相反的绰号“三岛艇”。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该艇开始各种远航训练后,不断的故障仍困扰着这艘潜艇。   随后建造的402艇吸取了首制艇的经验,可靠性有一定提高。1981年11月16日至12月17日,在北海舰队曲振侔副司令率领下,首次成功进行31昼夜的海上航行,但在这次航行6272.6海里的航行中,潜艇反应堆意外停堆5次,尽管每一次都依靠相关设备重新启动,但显然该艇离投入实战还有距离。   1984年服役的403艇进一步完善了设计,提升了可靠性。1985年11月20日至1986年2月18日,403艇在总参规定的东海、黄海训练海域成功进行了90昼夜最大自给力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