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参观邓世昌纪念馆心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党员参观邓世昌纪念馆心得

党员参观邓世昌纪念馆心得   民族英雄邓世昌,1849年生于番禺县龙导尾乡(即现在的海珠区龙凤街)一个茶叶商人的家庭。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随着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民族的灾难、人民的反抗,少年时期邓世昌受耳懦目染,使其从小立志发愤报国。   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18岁的邓世昌毅然投笔从戎,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知识,他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于1871年毕业。服役于清朝海军,历任建威、海东云、振威、镇南、扬威、致远等舰管带,先后参与台湾、朝鲜、福建等地战事,并两次受清政府委派,前往英国接收清廷定购竣工的战舰。   1887年北洋水师组建完毕,邓世昌任致远舰管带。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开始强盛,蓄谋侵略中国。1894年,日本首先侵入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9月16日,邓世昌指挥致远舰随北洋水师增援朝鲜,在次日回国返航途中,在黄海与日本舰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   邓世昌临危不惧,奋勇杀敌,在弹药将尽之时,为扭转战场局面,毅然驾舰与日本主力战舰”吉野”相撞,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义不独生,自沉于黄海,他殉国时仅46岁,为表彰邓世昌忠君报国的壮举,清政府对他从优抚恤,在山东威海为其建祠立碑。 光绪帝以其为国捐躯,按照提督标准给于抚恤,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并袭骑都尉职,谥壮节,入祀京师昭忠祠。一百多年来,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国人奋发图强。爱国主义精神永志不忘  党员参观邓世昌纪念馆心得篇二  相信年纪三十几四十岁或以上的中国人,大都看过电影《甲午风云》。对于电影中邓世昌率全舰官兵高速撞(!)向日本军舰,欲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节,我留有深刻的印象。   邓世昌纪念馆就位于海珠区邓氏宗祠内,掩映于寻常百姓建筑里,于1994年邓世昌殉国一百周年时正式建立,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邓世昌纪念馆楹联为”云台功首、甲午名留”,简洁概括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地位。在这座典型岭南祠堂式建筑里,集中展出文物、照片、文献、模型、雕塑、蜡像等,较详细地介绍邓世昌的生平事迹及甲午海战的历史情形,确实具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现场有一电视大荧屏,不间断播放甲午黄海海战的电影片段,让每个参观者有如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民族英雄的英勇气概。   甲午黄海海战是中日间有史以来最激烈、规模最大的主力海上决战,意义重大,它的失败使中华民族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深渊,所以作为子孙后代,很有必要记住它,谨把这段历史简要记录于下。   1894年9月17日午,北洋舰队返航至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遂展开了这场著名的海上战役。邓世昌为”致远”舰管带,与其他各舰英勇作战,并一直冲锋在前,于是受到敌人的集中轰击,军舰全身着火,船身倾斜。至此,邓世昌毅然决定让弹尽身伤的”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向嚣张的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要与敌同归于尽。他激励将士们:”我辈从军卫国,早置身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堕落......”可惜中途船体爆裂,军舰沉没,252名官兵悉数为国捐躯。   这是一种怎样的英雄气概!   清代诗人郑观应在其诗歌《闻大东沟战事感作》里写到:”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记录了这段历史,表达了诗人的敬佩之情。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一百一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中华民族,除了”知”,还应该怎样呢?这是一个切实而急迫的现实问题。在”奚事纷纷为”的当下,我们太需要这种”冲撞”的精神了!当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其实我们需要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你要敢于”亮剑”,敢于”冲撞”才会敢于胜利!   党员参观邓世昌纪念馆心得篇三  清明节里的一天,我拄着双拐带着我刚上小学的儿子,第一次走进了海珠区二龙街邓氏宗祠里的邓世昌纪念馆,这既是还我多年的心愿,也是为了教育儿子认识这位出自我们广州海珠区本乡本土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国人对他的事迹早已捻熟于心,他是中日甲午海战时中国致远号巡洋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弹药打尽之后,他毅然驾驶军舰高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遭鱼雷袭击,壮烈捐躯殉国。记述这一段历史的电影《甲午风云》曾经万人空巷,我那时候还小,由于双脚行动不便,不能到电影院里观看,那时候也还没有电视机,我只能在家一次又一次地收听收音机里播放的电影播放片断,”撞沉吉野!撞沉吉野”!气吞山河的怒吼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邓世昌纪念馆是海珠区人民政府1994年在邓公殉国100周年之时,在邓氏后人用朝廷的抚恤金扩建的邓氏宗祠内建成的。整座祠堂为砖木结构,分为前后两进,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