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演绎“创新精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嫦娥二号演绎“创新精神”.doc

嫦娥二号演绎“创新精神”   嫦娥二号由月球卫星,到成为我国首颗与地球同一辈的兄弟,围绕太阳飞行的人造小行星不是意外。嫦娥二号创造“中国高度”的脚步,就是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跨越的脚步,是系统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有准备的创新,铺就了嫦娥二号创造辉煌之旅。   系统集成创新   嫦娥二号卫星在利用了嫦娥一号卫星大部分设备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技术,按既定任务新要求,系统总体完成了顶层设计;按运行轨道及其相应环境,热控分系统重新设计;新增技术试验分系统包含了所有新技术验证设备(即工程载荷设备);为深化科学探测,有效载荷设备或新研或大改;上述两个分系统均需经历初样研制,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要求完成系统设计、技术攻关、产品研制、系统集成与测试和卫星发射等全部工作,迫使跨阶段交叉、并行开展研制,还要保证状态控制、阶段匹配无差错,无疑面临巨大挑战。   嫦娥二号卫星的研制过程,始终伴随着技术突破与产品改进。通过系统集成创新,即工程主体创新,为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实现我国深空探测技术新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研制队伍集中了三个首席科学家和国内部分高校的力量,集智攻关。比如,在拓展任务中,在关注硬件的同时,高度关注软件,在硬件固化的条件下,强化软件功能,提高软件的自主性,通过软硬协同,使卫星硬件和软件技术达到了最大优化与高度集成,进而取得了多项创新技术。   突破全新技术   利用嫦娥二号任务契机,着眼于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争取一次飞行,取得多项成果,必须进行原始创新。在短研制周期约束下,多任务、多目标的实施,贯穿于卫星飞行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技术理念、思路、设计、攻关到实现的全过程。   实现多任务面临多约束,实现多目标带来强约束,这些约束体现在卫星的燃料、通讯、控制、时机、寿命及探测方式等方面。除系统中的组合和集成创新外,还需突破若干全新的关键技术。这些创新包括基于多体系统流形理论的低能量转移轨道设计、基于能量、距离和时间等强约束的潜在小行星目标选取策略、逼近飞越小行星设计及基于高速交会渐远点凝视成像技术等,此外,还需以比以往跨越数量级的方式,突破推进剂利用、轨道测量与控制、信道预算等方面的高精度技术,首次转化创新应用了基于地基光学望远镜的小行星观测与定轨技术。   有准备的创新   以嫦娥二号为平台,进行技术创新,为我国深空探测探路,立足现有条件基础,冲击世界深空探测技术高地,是研制队伍在卫星立项之初就确立的指导思想。   研制队伍围绕在6个月的指标规定寿命期内,如何确保卫星圆满完成既定任务控制技术创新的同时,还以“加速提升能力、推进技术发展”为指导,以验证距地球更远的行星际探测技术、积累深空探测工程经验为目标,按选择任务目标,控制风险,有序衔接、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深化论证扩展任务阶段的试验项目与技术创新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卫星潜能。他们精心设计了三阶段、多目标探测任务。为实现效益和机会最大化,选择日-地L2点和近地小行星作为拓展任务的路线和方向,以进入行星际、突破新距离为基本目的。超越月球之外的飞行探测在中国是第一次,从地球出发历经月球、L2点、小行星多类目标的多任务验证和探测在国际上也属创举。   实现上述目标,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技术挑战。在不断攀登世界深空探测技术高峰这个崇高的使命感召下,研制队伍在确保实现任务指标的基础上,围绕能量、空间和时间三要素,开展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以最大限度地推进技术进步。   确保嫦娥二号卫星有充足的能量,实现超寿命可靠运行,是完成一系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后,进一步进行扩展试验验证的基础。最大限度的确保卫星有足够多的剩余能量,利用卫星的剩余能量,突破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是研制队伍的目标。因此,研制队伍在工程之初,就不满足于实现寿命半年,完成工程确立的任务,而是立足一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进行有准备的科学规划,其中包括如何实现零窗口发射,如何实施精准的测控,还包括创新性的进行轨道设计,使卫星直接进入月球转移轨道,这些都最大限度节省了燃料。经过测定,在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开始探测时,仍剩余燃料520公斤。正是在各个环节上采取了多项措施,实施了多项创新,一系列的成功,保证了“嫦娥”远征之旅能量充裕,至今,卫星从原本6个月设计寿命向稳定运行四周年迈进。   在空间上,从突破38万千米的月球空间,到突破百万千米、千万、一亿千米宇宙空间,研制队伍在执行一项任务的时候,提前想到下一个目标。比如,嫦娥一号使用的数据传输天线只能支撑200万千米,最大300万千米,在有关部门正在建设嫦娥三期工程大天线的时候,嫦娥二号研制队伍就开始研究新的数据传输方略,实现了卫星飞往更为遥远的深空,保证与地球不离不弃。   卫星飞往遥远的深空干什么,7早在决定进行L2点探测之前,研制队伍就开始设计利用卫星进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