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檀香刑》中对于猫腔戏曲的借鉴.doc
《檀香刑》中对于猫腔戏曲的借鉴
作者简介:易思(1990-),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比较诗学。
摘要:戏曲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中大量借鉴了东北高密地方戏剧猫腔,将民间戏曲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创作中,从结构、语言和思想上多重体现了莫言撤退到民间写作的立场。
关键词:戏曲,《檀香刑》,民间立场
戏曲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它跟西方戏剧有很大的区别,王国维将宋元以来中国的传统戏剧统称为“戏曲”,包括元杂剧、明传奇以及清中叶形成的京剧与各种地方戏,更偏向属于一种民间艺术。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很多作家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不自觉的在创作中借鉴戏曲的成分,尤多拉?韦尔蒂在评论福克纳小说时说过:“地方同感情紧密相连,感情又同地方有深刻的联系。历史上的地方总代表一定的感情,而对历史的感情又总是和地方联系在一起。”而地方戏剧作为乡土和民间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深深影响了作家的叙述话语和情感内涵。
莫言在《檀香刑》中大量使用的“猫腔”就是山东东北部高密乡的地方戏曲,形成于清朝,在清末由故事的主人公猫腔班主孙丙完善,莫言在这部小说里面大量融入了猫腔这一元素。
一、结构上:全新的的民族化叙事策略
戏曲的结构和小说的结构不一样,戏曲是一折一折的,我们学习过的《西厢记》就要很明显的戏曲结构模式,每折按照不同的角色唱出来,还有一些楔子。我暂时没有在哪部当代作品中看到这样写法的小说。但是在《檀香刑》的写作过程中依然将猫腔灵活的运用到了结构之中。
在这部小说叙事主体的安排上,借鉴了戏曲生旦净末丑的排序,构成了一个民族化的全新的多声部叙事模式。他在《檀香刑》里面借鉴了传统小说“凤头――猪肚――豹尾”的叙事模式,虽然这不是戏曲的结构,但是这种传统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一种本土色彩和民族化的叙事策略,而且这个结构要求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简洁清丽,中间部分要像猪肚一样丰满肥实,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所以在“凤头部”和“豹尾部”采用人物视角,赋予人物充分自由的话语权,每个角色都参与到叙事中来。“凤头部”共四章,依次是“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钱丁恨声”,人物依旦、生、丑、净的次序出场。在“凤头部”的众语喧哗中,小说的主要人物依次粉墨登场,其在叙述上的主要目的是敷设叙述线索、张开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大网,同时,人物道白之间也不完全是互为补充而使故事呈完整形态的关系,而基本是人物自说自话,各设悬疑,吊起读者的胃口。同时,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语、行为展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矛盾,也侧面照出别人的影子,形成互相言说、述与被述的关系。
而且在“凤头部”和“豹尾部”这九章的每章开端都有一段猫腔戏文,每段猫腔戏文既对本章提纲挈领,又以本章主人公的声口唱出,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的猫腔调好比不同的词牌,它往往规约了人物的身份、叙述的内容及感情表达的方式。如《媚娘浪语》用的是“大悲调”,《媚娘诉说》用的是“长调”,体现了媚娘的悲苦之情与坎坷经历;《赵甲狂言》用的是“走马调”,表现赵甲的踌躇满志;《小甲傻话》和《小甲放歌》用的是“娃娃调”,表现小甲的幼稚;《钱丁恨声》用的是“醉调”,《知县绝唱》用的是“雅调”,很符合知县的性格与身份。
这种将戏曲结构灵活运用到小说中的手法,一反面使得作者找到自己本土的创作方式,莫言借用《檀香刑》成功挥别了马尔克斯这座高炉。
二、语言上:张扬而狂欢的叙述语言
传统小说语言的叙述方式上其实讲求的是节制,并不是每个细节和情感都要喷涌而出的书写出来,但是戏曲语言一方面在韵律上要求协调,朗朗上口,另一个方面要浓墨重彩,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和情感。所以当作者创作的时候,若借鉴了一些戏曲的语言,则会使文章叙述有一种狂欢化的倾向。
正如莫言在《檀香刑》后记中所说的:“我在这部小说里写的其实是声音。”即火车的声音和地方小戏猫腔的声音。火车的声音是时代的大背景,响彻着中国人的屈辱、受压迫的历史,而猫腔的声音则凝聚着中国的民间艺术精华和民族精神,是号召群众反抗的力量。
《檀香刑》全篇自始至终贯穿着悲怆凄厉的猫腔小调,猫腔那高亢、凄厉、愤怒、绝望的声调,撕心裂肺、荡气回肠的声音像利刃一样穿透了一百年的时光,孙丙是猫腔第二代传人,他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唱猫腔之中贯穿的,而他作为一个反抗德国杀妻欺女的仇恨之中,也是猫腔给了他力量。当孙丙开起了孙记茶馆,竟又把戏台上的功夫用在了冲茶续水的跑堂中。有板有眼的吆喝、如舞如蹈的动作,举手投足,节奏分明。“他的耳边,仿佛一直伴着猫鼓点儿,响着猫琴、琵琶和海笛齐奏出来的优美旋律。林冲夜奔。徐策跑城。失空斩。风波亭。王汉喜借年。常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