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流程技巧精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考试流程技巧精华

韵母辨正 韵母辨正的主要任务: 发准卷舌单韵母er 发准复韵母 分辨前后鼻韵母 1、发准卷舌单韵母er er是个带有卷舌色彩央元音e,叫卷舌元音。 r 不表示音素,是表示卷舌动作的形容性符号。 卷舌动作不是加在元音后面,而是在发舌面元音 e的同时,把舌尖卷起来,舌面舌尖同时起作用, 元音就带上了特殊的卷舌色彩。 如发er时卷舌不到位,或过程生硬,不但这 个单韵母发不好,还一定会影响到儿化韵的发音。 2、发准复韵母   如果受方言影响,两个元音的复韵母没有这个 动程,就类似单韵母,三个元音的复韵母动程不 够,就会使韵腹没有足够的开口度,韵尾归音不到 位,或把宽韵发成窄韵。 复韵母:ai ei ao ou ia ie ua uo üe uai uei iao iou ou欧洲 iao小桥 iou优秀 ao高潮 交流 jiāoliú 娇羞 jiāoxiū 料酒 liàojiǔ 校友 xiàoyǒu 要求 yāoqiú 丢掉 diūdiào 柳条 liǔtiáo 牛角 niújiǎo 3、区分前后鼻韵母 区分前后鼻韵母是韵母辨正中的难点 前后鼻韵母的区别主要是鼻韵尾的区别,但 也有元音的区别。最容易相混的鼻韵母有3 组:   an-ang in-ing en-eng 前后鼻韵母对比发音练习 en—eng 陈旧—成就 真理—争理 申明—声明 木盆—木棚 in—ing 亲生—轻生 金质—精致 信服—幸福 临时—零食 in-ing 天津和北京 津京两个音 一个前鼻音 一个后鼻音 你要分不清 请你注意听 对比练习( eng ing ong) 东洞庭,西洞庭, 洞庭山上一根藤, 藤上挂个大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响, 风息藤停铜铃静。 声韵配合规律 d、t、n、l不和前鼻音en相拼,例外字:嫩;所以等、疼、能、冷、棱都是后鼻音。 d、t、n不和前鼻音in相拼,例外字:您;所以定、听、凝、丁、亭、宁都是后鼻音。 b、p、m、f不与ong相拼,所以蹦、捧、梦、风的韵母都是eng。 普通话声调 普通话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声调错误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也是错误率较高的问题。 普通话声调 阴平(第一声)????????55高平调 阳平(第二声)????????35高升调 上声(第三声)????????214曲折调 去声(第四声)????????51全降调 程度不同地不符合这四种的,即构成声调的错误和缺陷。 声调错误举例 阳平、上声、去声错读成阴平(2、3、4易错读成1) 阳平----阴平 2声 芙蓉 扒手 蟠桃 其实 填空 上升----阴平 3声 布匹 针灸 侮辱 请帖 去声----阴平 4声 当真 态度 赠给 肖像 饲养 阴平、阳平、上声错读成去声 阴平----去声 1声 玫瑰 剔除 气氛 根茎 憎恨 阳平----去声 2声 立即 愉快 及格 倔强 乘客 上声----去声 3声 卑鄙 尽管 处理 颈椎 矩形 读单字测试时要注意: 1、语速 2、不涉及音变 3、读错可以马上改读一次 4、声音响亮 5、不能每个字念两遍 6、看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猜 7、读时每个字看清楚,避免误读 1、目的:考查应试者声、韵、调的发音和轻声、儿化,变调等音变掌握情况。 2、评分规则:每错读一个音节的声、韵、调扣0.2分,读音有明显缺陷每次扣0.1分。(此项内容成绩总失分达2分,不能进入一级。)双音节词语中错误与缺陷的界定与单音节字词大致相同。 3、注意事项: (1)语速适中不能过快,也不能有过长的停顿,出现非正常停顿或含糊不清同样扣分。 (2)多音字的读音。 (二)双音节词语的测试(20分) (3)掌握轻声、变调和儿化音的变化规律 ①轻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的音节失去原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轻声是音乐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 下列情况下读轻声: 1.结构助词:“的、得、地”例:我们的、愉快地、写得好。 2.时态助词:“着、了、过”例:笑着、学过、走了 3.语气助词:“吗、吧、啦、啊” 例:好吗、去吧、行啦、吃啊(ra) 4.名词或代词的后缀“子、头、们” 例:桌子、石头、他们。 注意:“子”、“头”不作后缀,有实际意义时,不能读轻声,要读原调,如:亲子、孝子、棋子、墙头、桥头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