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试点14年仍原地打转利益相关方各有算盘.docVIP

垃圾分类试点14年仍原地打转利益相关方各有算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垃圾分类试点14年仍原地打转利益相关方各有算盘

垃圾分类试点14年仍原地打转 利益相关方各有算盘 2014-06-25 15:35:00??来源: 新华网????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到: 核心摘要:?“哗啦”一声,环卫工人一股脑儿将两个分类桶中的垃圾混合倒进垃圾车。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怎么回收,生产者最了解,可他们在垃圾管理中的权责利益并不清楚,自然也没有参与分类的动力。 原标题: 垃圾分类试点14年仍原地打转 利益相关方各有算盘   “哗啦”一声,环卫工人一股脑儿将两个分类桶中的垃圾混合倒进垃圾车。   24日清晨,目睹这一切的北京市民郑女士决定,以后再也不在家里做垃圾分类了:“在家分得好好的,运的时候又混了,我何必呢?”   分还是不分,相差巨大。垃圾混运给垃圾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加剧环境污染,并造成可循环资源的严重浪费。从2000年起,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作为试点,开始试行垃圾分类。   然而,14年过去了,这些城市多数垃圾分类仍然无法到位,症结究竟在哪?   14年,试点还是“试点”   以北京为例,垃圾分类活动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各小区成长起来,并逐渐进入政府管理部门视野。   2000年,北京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此后七年,北京市政府主导组织垃圾分类宣传、社区人员集中培训、补助餐厨垃圾处理机等重点工作。   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北京社区最“时髦”的活动。似乎一夜间,上百个社区开始行动,政府甚至将“厨余机”搬进了分类试点社区。   2007年,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走访13个分类试点社区后发现,仅有一台厨余机在运转。志愿者张伯驹认为,物业承担运营费用、散发恶臭及居民花费更多时间等因素使厨余机最终“流产”。   第一阶段倡导的居民垃圾分类受挫后,相关部门将主要精力转向垃圾的大类粗分。2007年后,北京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桶由原先的四类 塑料、金属、纸张、其它 变为三类 厨余、可回收、其它 ;到2009年底,垃圾桶再次“变脸”为两类 厨余、其它 。   尽管垃圾桶多次分类,但在中端运输环节,分开的垃圾往往又“合”在了一起。在位于北京北六环外的阿苏卫垃圾综合处理中心,记者看到清运车里混装着易拉罐、碎玻璃等大量可回收物。   面对垃圾分类深感困惑的80后刘晓冰并不知道,自己所在小区其实就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2012年“自然之友”调研了北京6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后发现,在检查的240个厨余垃圾桶中,39%的厨余垃圾桶内垃圾完全混合,完全分开的厨余垃圾仅占1%。   试点至今,十多年过去了,可垃圾分类似乎仍在原地打转,被网民戏称为“比蜗牛还慢”。   利益相关方:各打各的“算盘”   事实上,我国城镇中一直活跃着一个垃圾分类群体——拾荒者。在大街小巷,在居民楼下,在垃圾填埋场附近,他们长年累月地分拣着包装盒、塑料甁、破旧家具……许多废弃物,经他们之手避免了被浪费的命运。但这股自发形成的分散力量,距离一个现代高效的分类回收体系还十分遥远。   记者调查发现,垃圾分类流程中利益相关方众多,由于缺少激励和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合力。用“自然之友”城市固体废弃物组项目负责人小竹的话说,要么“兴趣不大”,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清运环节。分类运输增加成本,负责垃圾清运的环卫部门若无明确职责“宁可混装”。“环卫部门混运后或埋或烧,对如何利用其中的资源没有深入考虑。”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认为,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应该是一体的。   ——回收环节。小竹说:“受市场影响,当废品如橡胶等处于低价时无人问津。”记者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利用“看得见的手”对垃圾减量予以补贴,分拣垃圾的人只能“一切向钱看”,挑肥拣瘦,而不会对垃圾分类尽心尽力。   ——焚烧环节。垃圾焚烧厂是按焚烧发电的垃圾重量享受政府补贴的。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通知,对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均先按其入厂垃圾处理量折算成上网电量进行结算。长期研究垃圾处理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毛达说,此情况下焚烧厂首要考虑“吃饱”而非分类。   而在这些环节以外,还有一个利益相关方被忽视——产品生产者。   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怎么回收,生产者最了解,可他们在垃圾管理中的权责利益并不清楚,自然也没有参与分类的动力。   比如电子产品废弃后,生产厂商是否需要对回收环节负责?毛达建议,可以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在我国只有相关的法律框架,没有实施细则。   “一堆部门管不住一堆垃圾”   垃圾分类的问题究竟该由谁来管?   2013年,一些志愿者组成了一支“露天焚烧灭火队”,并制作电子地图标出北京市露天焚烧垃圾地点。地图上线后,不断有居民通过微博向他们举报身边的露天焚烧信息。   有一次,“灭火队”接到举报,北京郊区某村出现“情况”。怎么办?志愿者首先想到了城管部门,可对方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