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仇晓飞:转身向后的重复.doc
仇晓飞:转身向后的重复
艺术家的创作天赋均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那些无意识的涂鸦抑或古怪的构图和夸张色彩的运用,已然成为了其日后创作的源点。很凑巧,目前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同时展出的三位70后艺术家――来自荷兰的加布里埃尔?莱斯特,香港的李杰,以及北京的仇晓飞,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却在其作品中都无一例外地体现出童年对他们创作的影响。如,加布里埃尔的多媒体装置《如何表演》,其灵感来自童年时期父亲的独幕哑剧;李杰对日常私人物品如妮维雅手霜的迷恋始于儿时。不同于前两位艺术家,在仇晓飞的展览现场,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关于童年的回忆以及希望从这些回忆主题中挖掘出更深层心理动机的努力。
仇晓飞此次个展的主题“反复”,源自克尔郭凯尔所说的“反复与回忆是同一种运动,却在相反的方向上展开;因为人们回忆起来的,是曾经有过的,所以是一种转身向后的重复;而反复从本来意义上说,则是一种转向未来的回忆。”在本次展览中,“反复”意在与仇晓飞以前为人们所熟知的“记忆”风格形成反差。在以往的风格中,艺术家为人所熟知的是童年经历的社会主义教育的视觉回忆,这些视觉图像一方面勾起了人们温暖的怀旧心态,另一方面又隐含着艺术家对那个时代的人文判断。当往昔的“记忆”成为今天的一种流行标签的时候,它反而迫使艺术家思考,于他自身而言绘画的动力到底是什么?而本次取名为“反复”的展览则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三段式”的回答。
致幻剂:回忆治疗
首先一个被刷成黑颜色的展厅,呈现了仇晓飞2003到2006年间的某些作品或资料,大部分出自艺术家2006年的一次个展《黑龙江盒》。这个展览中,艺术家使用绘画的方式唤起记忆。与以往不同的是,绘画与其原始临摹物并置在一起展出,为观者提供了更为简洁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作品的心理基础:操作过程与艺术家所陷入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在展厅的中央的两个白色的玻璃面罩展示柜中,《黑龙江盒》与《跳棋》分别与事物并置。《黑龙江盒》包含了三件物品――出版物《黑龙江》风景画册的外盒、仇晓飞根据该实物临摹的油画作品以及以油画作品为背景图制作的《黑龙江盒》画册的外壳。作品《跳棋》则是艺术家仿制了一套手工跳棋――油画的跳棋格子布和黏土跳棋子。在这两件作品的四周墙上,则陈列着他为人熟知的作品,如家庭相册的小幅系列油画,其临摹的实物也在墙上悬挂着。观众还能看到他分别用油画和水彩临摹的克里姆林宫及其街景,名为《苏联》。
那么,这个房间之所以名为“致幻剂”又是基于什么心理呢?仇晓飞在采访中回忆到:“记得2002年大学毕业,有一天回家,我翻起相册,忽然就对这样的照片很感兴趣,那些场景非常吸引我,然后我就开始临摹一张,接着又临摹了第二张、第三张,最后我把这本相册就临摹出来了。然后这个过程里边,我就不自觉地陷入了那么一种情境式的体验,这是以前在画画里边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体验。”对于仇晓飞来说,这种临摹的过程就类似于自我的心理治疗――在其中,每一笔下去,他的焦虑逐渐得到平复。他发现这种“消耗时间”让自己陷入了一种回忆与情境中,就如同“致幻剂”般将自己麻醉,在2006年之后,该“药”失去疗效。于是,他开始寻找其他的方法为自己“治疗”。
前意识:寻找绘画动机
从黑色房间走出来,是一个通体为不那么明亮的黄颜色房间。低矮的房间,似乎只适合小朋友的身高。展厅中呈现了艺术家2-8岁的一些涂鸦,这些绘画被展出,是因为它们是绘画动机与意识中最早可被辩识的成分,意识与无意识在这些涂鸦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一些有趣的转换。
这些涂鸦,有《红楼梦》、变形金刚、汽车、生活场景等等,还伴有一些整齐而吃力的文字。每一张图画,都被平整地镶嵌在镜框中,一些图画看不出形状说不出名字,就像随意的乱涂乱抹,而另外一些则带有一些故事情节与属于孩子的想象力。
仇晓飞认为,这是一个过程,“其实我已经不太记得两三岁时候瞎涂的那些,唯一有印象的是,七八岁、八九岁那个时候画的变形金刚。我觉得可能有意思一点,就是从最开始那种糊涂、完全无意识的涂抹,到慢慢的人的意识开始清晰起来了。如果绘画是一个心理需求的话,它就处于这个心理需求的最前期”。
因此,这个屋子装下的童年涂鸦,并不能称之为作品,应该是一种打通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的起点,更像是一个整体的现成品。在这里,他希望通过这件由许多美术课作业或者课后乱涂的痕迹,探寻自己创作的心理动机。
潜意识:在反复中慢慢清晰
主题为“潜意识”的展厅被全部刷成了蓝色,这里展示的是仇晓飞2012年左右的近作。灯光打在蓝色外墙上,颜色显得有些失真。走进去发现他的这些作品,与此前2002年至2006年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黑屋子的作品暂且能够带给我们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么在这蓝色之中,我们读到的是另一种感觉――鲜艳的颜色,几何图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