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对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氨基苷类 2.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进入30S亚基A位 四环素类 3.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肽链的形成和延伸受阻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 第三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天然耐药性 如绿脓杆菌对多数抗菌药不敏感 获得性耐药性: 细菌与药物长期接触而产生了结构、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形成抗药性的变异菌株 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造成抗菌药疗效降低或无效 可通过染色体或质粒而传代,转移,传播和扩散 耐药性产生机理 一、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水解酶: ?-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内酰胺环水解而灭活 合成酶(钝化酶): 氨基甙类耐药的G-杆菌产生此种酶 作用于氨基苷类-NH2上的乙酰转移酶,使其乙酰化失效 作用于-OH上的磷酸转移酶及核苷转移酶,使其磷酸化及腺苷化失效 二、菌体原始靶位结构的改变 30S亚基的蛋白质构象变化,而耐药 氨基苷类 RNA多聚酶的?-亚基变化 利福平 三、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 G-杆菌对青霉素固有耐药性 水通道及非特异性通道功能改变,对四环素、氨基甙类摄取减少而造成抗菌作用下降 四、细菌代谢途径改变 金霉菌多次接触磺胺后,自身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产量增加,可耐药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viewold.asp?id 1285 一.严格按照适应症选用药物 抗菌谱与适应症 肝、肾功能,感染部位等 二.防止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防止滥用) 1.各种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抗菌药通常无效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病毒性,故少用 2.除病情严重或疑为细菌感染外,发烧不明不宜用抗菌药 3.除局部用药的杆菌肽,磺胺米隆、磺胺嘧啶银外,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防止过敏及耐药性 4.剂量要适当,疗程应足够 三、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1.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先天性、动脉硬化等)口腔、尿路及心脏手术—青霉素 2.预防风湿热的发作—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 3.复杂外伤,防止气性坏疽—青霉素 4.结肠手术,预防需氧菌与厌氧菌感染—甲硝唑+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 5.预防接触性感染。 四、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1.肾功能不良患者 应用主要经肾排泻的药物时,应减量或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对有肾毒性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及氨基苷类避免应用。 2.慢性肝病 禁用氯霉素、红霉素;新生儿、早产儿禁用氯霉素。 五.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目的: 1.利用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2.利用拮抗作用延缓或减少不良反应 3.对混合感染可扩大抗菌范围 抗菌药根据作用性质分类 Ⅰ类: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Ⅱ类: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 Ⅲ类:速效抑菌剂 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 Ⅳ类:慢效抑菌剂 磺胺类 联合用药的四种表现 无关作用 增强作用 相加作用 拮抗作用 联合用药中相互作用 Ⅰ类和Ⅱ类合用获增强作用 青霉素与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合用 Ⅰ类和Ⅲ类合用出现拮抗作用 青霉素与四环素及氯霉素 速效抑菌药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态 联合用药适应症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及严重感染 长期用药产生耐药性者 其他 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合用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 第五节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所造成的占2/3以上。 1.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氨基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可致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2.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3.肝、肾毒性反应 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血胆红素值升高。四环素类、无味红霉素类和抗肿瘤抗生素引起肝脏损害。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4.菌群失调及其他 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临床较多见,以β-内酰胺类、链霉素、氯霉素为常见。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 5.胃肠道反应 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小 结 1.抗菌药的作用原理 2.耐药性产生机理 3.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及联合应用 第三十七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一节 抗菌药物与化学疗法 抗菌药 对病原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