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优秀课件重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 比喻自己的美德)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 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 想一想:对于屈原的抱石沉江,你有什么看法? 择生和择死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 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 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生是楚国人,死亦楚地魂”,屈原死得崇高。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 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提示】 ①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的理想奋斗,决不动摇。 ②理想的道路是曲折,为了真理应不屈不挠。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高洁品质等。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做人的启发? 汨罗屈子祠 长沙岳麓屈子祠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①,湘流应识九歌天 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 近人集句吊屈原 【注】呵壁:屈原放逐,入楚先王庙,见壁画天地山川神灵,呵而问之。 * 陈晖制作 屈原雕塑 湖北秭归 屈原墓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湖北丹阳人。战国末期楚武王熊通的后代。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战国时代,连年混战。屈原为楚国左徒,忧心百姓苦难。 屈原立志报国,劝怀王任贤用能,深得怀王信任。 怀王11年,屈原外交成功,六国联盟抗秦,怀王为盟主。 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贵族,嫉恨屈原,进谗言,怀王疏远屈原。 张仪乘机向秦王献计,离间齐楚两国,六国联盟自解。 张仪使楚,将价值连城的白璧献予怀王宠姬郑袖。 张仪许以六百里土地,劝怀王绝齐联秦。 屈原痛斥奸臣滑使,力劝怀王持守盟约。 盟约既毁,张仪赖账,说所许土地为六里。 怀王大怒,率兵十万,进攻秦国。 秦王改变攻齐计划,约齐国两路攻楚,连下楚城。 屈原上言,子兰靳尚等罗织罪名,屈原被革职放逐。 屈原走了。从怀王27年起,秦连年对楚国用兵。楚国事日颓。 秦王来信,约怀王到秦的武关商谈盟约。 怀王被囚咸阳,于顷襄王3年病死。骨架运回楚国。 屈原进言顷襄王,力主联络诸国,共同抗秦。 顷襄王革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派人押送,流放江南,永不北返。 屈原遭遇国家忧患,苦痛愤怨,写下《离骚》。 秦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抱了块楚国的石块,纵身跳下汨罗江。 百姓爱戴屈原,每年5月初5,摇着龙船,拜祭屈原。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共23篇。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是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