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人文祖源头在“任城”(济宁).doc

中华民族的人文祖源头在“任城”(济宁).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民族的人文祖源头在“任城”(济宁)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源头在“任城”(济宁) 贾庆超教授 人文任城之一 男播:谁是中华民族的百王之先、人文始祖?他的源头在哪里? 请看专家的解读,历史的回答:人文任城之一—— 任城(济宁)文化的源头 李慧林(记者):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常谈常新的永恒性话题。人们自然遥想到三皇五帝。一般认为三皇是太昊、少昊、神农;五帝是黄帝、颛顼、尧、舜、禹。有的说太昊与伏羲是两个人…… 贾:其实,三皇五帝都不是确指个体的人,而是原始社会末期进入父系制之后的部落代表。先秦成书的《世本》、《吕氏春秋》将太昊、伏羲合为一体,统称太昊伏羲氏。《汉书·古今人表》称为“上上圣人”,列三皇五帝之首,从此成为各民族的共识。 李:哦!上上圣人、人文始祖、百王之先,与我们任城有什么关系吗? 贾:不仅有,而且太直接了。干脆一点说:任城一带,就是太昊伏羲氏族的发祥地。(李:嗬,请接着讲)任城是济宁的前身。元代至正年间(约公元1350年前后)济宁州治由巨野迁移任城,从此改称济宁,也就是说700年之前这里一直称任城。唐代、汉代置任城国;秦代设任城县;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经常与任人讨论问题,孟子也曾来到任国,他与任国国君的弟弟季任有深厚交往,二人互相馈赠礼物;再往远古探源就是夏王朝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为“有仍氏”族建立的部落方国(李:是最早跨入国家文明门槛的地方)。古代“仍”、“任”二字同音通用,夏商时期称之为“仍国”、“有仍氏国”或“任国”,其后习惯只称“任”而不再称“仍”了。如果对任城文化渊源给予定位,就是两句话:从地理环境上说,属于泰沂山脉西麓——汶泗流域的腹心地带——邹鲁地区的中西部;从文化的脉承关系上讲,属于东夷昊族文化圈及其之后衍生的孔孟文化。 李:噢,任城的历史定位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泰沂山脉,汶泗流域,邹鲁地区,东夷昊族,孔孟文化。那东夷昊族…… 贾:东夷昊族就是太昊伏羲氏族,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是母系制后期向父系制过渡和父系制初期阶段,大致距今7000年到5500年之间吧。明确而最早提到“任”是太昊的后裔故地的文献资料,是《左传·僖公二十一年》的记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尔后的许多史书典籍均以此为据。 李:这四个小国的地望…… 贾:这四个小国的地望恰是今济宁市的范围。首先提到任国,《济宁直隶州志》遂称“青帝之墟”,青帝即太昊,墟即故土;宿国,原居今东平一带,春秋时被宋国所夺,宿人南迁定居苏北,所以叫宿迁;须句(古字古音为勾),位于今梁山与宁阳交界一带,当邾国侵犯须句时,由于须句是鲁僖公的母亲成风的娘家(也就是鲁僖公的姥姥家),成风便对鲁僖公说“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若封须句,是崇昊、济而修祀”,于是鲁国伐邾,帮助须句复国;颛臾,今泗水东部,除对太昊的祭祀之外,还主持对蒙山神的祭祀,《论语》有孔子曰“先王以为东蒙主”,孔子从维护颛臾的独立地位出发,反对季氏攻打颛臾。 李:主持祭祀说明了什么? 贾:《左传》不止一次提及“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把祭祀与军事作为国家最大的两件事情。祭祀的作用和意义就是运用祖先神灵统一人心,凝聚意志,焕发爱国爱民的民族情结,儒家又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并且对祭祀的要求非常严格,只限本族系的子孙。《左传·僖公十年》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即神灵不享受外族人的祭祀香火,黎民百姓也不祭祀别族的神灵,强调族系不能混淆。直到现在还有这种传统的影子,当嘲笑一个人从根上错了之后,就说“你不看谁的林,光知道哭”,“哭错林了”就是连最起码的族系血缘宗亲分不清,当然是最荒唐可笑的。《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患病,占卜的人说是黄河之神在作怪,劝楚昭王祭祀黄河,昭王却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去祭祀,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即夏商周以来规定的祭祀制度,不准超过本国的山川,自己受命祭祀的领地在江南,与黄河无缘,显现一种理性的固本精神。所以孔子听说后赞扬:“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认为这么一个懂得大道理的国王不会失国。而任国祭祀的先祖就是太昊,地望达到与黄河并行而流的济水,在主持太昊祭祀的同时,又主持济水神的祭祀。《吕氏春秋·孟春纪》高诱注:“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死,祀于东方。”起于东方,葬于东方,当然要被东方后裔长久祭祀。 李:我们当地还有祭祀的遗址踪迹可寻吗? 贾:不仅有,而且众多,有三处重点不得不说。其中两处在凫山脚下的泗河岸边,即陈庄伏羲女娲陵和郭里伏羲女娲庙;一处是位居嘉祥西部长直集村的济水岸边。 两城陈庄伏羲女娲陵,最早载于《汉书·地理志》:“山阳有伏羲庙。”以后史不绝书。它北依连绵起伏的群山,南临独山湖,湖光山色,环境优美。其特点是依山建陵,陵上建庙,陵庙合一。从“古者墓而不坟”来说,墓上建庙以祀其冢是完全可信的。古老的遗址与富丽的山水和谐交融,呈现浓厚的远古

文档评论(0)

sxa0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