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下中国互网新闻.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当下中国互网新闻

密级: Xx大学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题目 浅析当下中国互联网新闻“黄色”化现象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时间 教 务 处 印 制 浅析当下中国互联网新闻“黄色”化 陆缘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12级新闻本一班) 【摘 要】本文在简要介绍“黄色新闻”相关的基本知识下,简单的解析了中国新闻事业的“黄色”化倾向,特别是互联网新闻,以及剖析了“黄色新闻”在互联网的表现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和小鸡影响。 【关键词】黄色新闻、煽情主义、眼球经济、新闻生产、互联网新闻 正文 一、当下中国新闻事业呈现娱乐化 当下中国新闻事业,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所进行的内容生产都呈现一种娱乐化倾向。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却没有同精神文化双宿双飞,大街小巷的广场舞是民众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较极端的方式,由此也可瞥见中国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贫瘠。当我们看到《走近科学》此类较严肃的科普栏目亦采取了耸人听闻的叙述手法以此来吸引受众时,我们可以想象到整个中国新闻事业所呈现的一种景象。物质上的充裕不在是人们最重要的追求,他们渴求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于是,精神消费文化应运而生。但是在强大的经济流冲击下,普通大众似乎被“冲昏”了头脑,所表现出来一种较低层次的集体意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997-2000年间,随着瀛海威公司面向普通家庭开放互联网服务,以及随后搜狐网、人民网的上线,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活跃期,网民数量呈现翻番式增长,1998-2000年三年间增长率分别高达238.7%、323.8%和152.8%;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随着中国互联网从泡沫破灭后逐渐恢复并进入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不断创新带动网民总量持续高速增长;自2009年起,网民增速持续放缓,进入平台期。当下互联网已进入web2.0时代,交互性的自由表达空间给予了压抑的民众以表达自由意见的渠道。一些网络新闻事件的迅速传播正是基于互联网带来的这种便利性。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又由于网络传播具有数字化、全球化、即时性、互动性、信息海量等优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媒体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业化趋势,也催生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黄色新闻 产生于19世纪末的“黄色新闻”几经演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到如今互联网一家独大的局面,“黄色新闻”的内涵及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的“黄色新闻”可以看成“娱乐化”的新闻,不具备一般新闻的严肃刻板印象,更多的是通过新闻标题以及内容的娱乐化,来进行新闻生产的一种新闻潮流。 “黄色新闻”概念源于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为争夺报业市场,采用煽情、渲染、夸张的手法报道新闻事件【1】。“黄色新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出现于1900年美国学者德洛斯.维尔克斯(Delos Wilcox),他将《纽约新闻报》的报道与当时较为保守的The New York Post 进行对比,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从而得出了“黄色新闻”的概念。维尔克斯认为,“黄色新闻”是这样的一种新闻报道:以犯罪和色情为主要内容,大量使用插图和软广告,从而使报道和报纸本身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其基本元素可归纳为:犯罪、色情、图片和其宣传以及广告目的,其中涉及到了报道手段、报道内容和报道效果三个层面。” “按照我国学者李彬的说法,‘黄色新闻’就是一种以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模式及其风格,其基本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耸人听闻’。【2】” 三、“黄色新闻”在互联网的表现形式 过度消费女性 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Seneca Falls, New York)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起始,女权运动以进行了近200年。但是以消费女性为主的消费文化却没有较大的改变。 在中国,这种现象更是尤为显著。 特别是在互联网所建立的“拟态环境”下,“黄色新闻”呈现一种低俗化的消费文化。 “重庆美女大学生上黑车失联9天 疑被拐卖”,2014年8月18日,一重庆女大学生失联的新闻事件,一经网络发酵,迅速扩散。以此,有关“美女大学生”的网络新闻层出不穷。为何这样的新闻会在网络空间内持续发酵,究其根本在于作者很好的利用了人们的浅层次心理需求,“美女”、“女大学生”......这些女性化的词汇对于触屏一族来说具有很

文档评论(0)

gbn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