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文常译作“塔吉特”,为仅次于沃尔玛的全美第二大零售商) * * * * 像上面这个小偷 在四个维度有违黄某习惯 风控大脑判定风险评分0.93分(0-1分) 直接拒绝了交易。 这种模仿有多难? 每个人触控手机屏幕的方式不同 而手机上是有很多传感器的 所以可以通过 指压、接触面积、重力变化,连续间隔时间等 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是主人操作 坏人要把你钱转去别的账户 如果那个账户曾经有过不良记录 或者和黑名单账户有过某些细微交集 风控大脑就会提高警觉 因为这很有可能不是主人在操作 这套关系网络体系极其复杂 像这样机智的判断策略, 风控大脑里一共储存了10000条! 每笔交易 风控大脑都会在0.15秒时间里运算10000条策略 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是本人 风险分到达一定量 风控大脑会让用户进行二次校验 如果很高 就会直接拒绝交易 保护资金安全 也就是说 支付宝这把锁 只认主人,主人要拿钱,Ok 坏人想动钱,请滚粗 因为你所有的行为习惯就构成了 一个极其复杂的密码 涨姿势! 原来最有用的密码 不是那六位数字 不是手势 而是你本人! 靠这套风控大脑 支付宝把自己的风险概率 控制在了一百万分之一 比生出一个四胞胎的概率还低 大数据技术,与所有技术一样它本身无所谓“好”“坏”, 故它本身在伦理学上是中性的。 然而使用它的个人、公 司、机构有价值取向的, 大数据犹技术如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科研带来便利, 但也能带来诸如侵犯隐私的消极影响。 完善的立法,对保护用户隐私来说极其重要。例如, 规定只有用户需要个性化服务定制的时候,提出需求, 大数据公司才能调用该用户的信息, 其他情况下的信息调用都采取匿名的方式, 否则就视作侵犯隐私。 完善的立法,对保护用户隐私来说极其重要。例如, 规定只有用户需要个性化服务定制的时候,提出需求, 大数据公司才能调用该用户的信息, 其他情况下的信息调用都采取匿名的方式, 否则就视作侵犯隐私。 在大数据时代, 隐私保护的必要性, 已经不容置疑了。 小 结 随着诸如 舍恩伯格教授的《大数据时代》、 涂子沛先生的《数据之巅》等大作的面世, 对世人带来了“醍醐灌顶”式的教育洗礼, 在教育民众和政府官员接纳大数据时代的普及意义上, 这些著作,居功至伟。 他们书中的很多思维, 已被很多大数据的拥趸者奉为圭臬,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一味的热捧,就会带来认知的偏颇。 诸如 《纽约时报》、《财经时报》、《自然》及《科学》等 重量级的反思“邻舍”的到临, 能让我们对“大数据”有更为客观的认知。 促使我们对大数据的热炒有所反思, 从而告诫我们之间, 一定保持清醒头脑, 批判性地接受大数据布道者的思维, 切不可将其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对大数据的过分依赖,就有可能重蹈伊卡洛斯的覆辙。 在希腊神话中, 伊卡洛斯是个自负的天神,他是代达罗斯的儿子, 一天,在与父亲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制造的羽翼 逃离克里特岛时,由于 他过分相信自己的飞行技, 故而飞得太高, 双翼上的蜡在太阳照射下 融化,羽翼脱落, 最终导致自己葬身大海。 大数据技术就犹如那 “蜡和羽毛”做的翅膀, 它可以助我们飞得更高, 但倘若过分依赖它,就有葬身大海的风险。 我们要学会如何让大数据为我所用, 而不是成为大数据的奴隶。 * * * * * * * * * 球员的身价远不如其他知名球员,但比 利?比恩却能带领这些球员在2002年的美国联盟西部赛事中夺得冠军,并取得了20场连胜的战绩。 * * * * * *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1. 这是“大”数据的傲慢,而非聪慧。 2. 这并非大数据的案例。 3. 更重要的是,这个神奇的数据预测故事 被人为地灌入了很多“心灵鸡汤”。 1. 这是“大”数据的傲慢,而非聪慧。 由于故事极其具戏剧性—— 亲生爸爸居然比不上一台电脑更了解自己的女儿, 因此,这故事往往被用来作为“数据比人更了解人”的证明 并在当下,被用来论证大数据的功力。 大数据的无所不能的“傲慢”,跃然纸上。 1. 这是“大”数据的傲慢,而非聪慧。 这案例并不能说明,数据比人更“聪慧”,更了解人, 恰好相反,这证明计算机是“愚蠢的”: 还在读高中的女儿, 显然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并不想父亲知道, 但“愚蠢的”计算机 却自作主张,把孕妇优惠卷寄寄到了她家里, 结果被爸爸逮个正着。 1. 这是“大”数据的傲慢,而非聪慧。 这正是(大)数据的另一种傲慢—— 好像有了(大)数据,就可以“君临天下”, 对顾客的理解就可做到出神入化, 对顾客的隐私就可以肆无忌惮。 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