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0生物高试题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生物高试题汇编

2010生物高考试题汇编 1(海南卷)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解析:杂草和水稻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生产者,二者为竞争关系。一个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成分,还包括非生物成分,所以水稻、鸭、害虫和杂草只能组成群落,而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D (安徽卷)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物种9 物种10 甲 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类 样本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型 样本3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 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类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 型 样本3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物种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批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乙类群中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来说较小。甲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较小。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C (广东卷)2.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解析:农作物和杂草相互争夺养分与阳光,为竞争关系。 答案:A (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 个体数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增长型中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稳定型中各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大致相等;衰退型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答案:A (海南卷)18.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应随机取样,取其平均值。 答案:C (安徽卷)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物种9 物种10 甲类群 样本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本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本3 44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类群 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27 21 样本3 33 50 18 35 0 11 25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

文档评论(0)

wang198104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