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格局.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格局.doc

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格局   【摘 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各地城市建筑面貌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倾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当代中国建筑在继承传统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在世界建筑文化之中独树一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当代建筑;建筑文化;格局特点   1 当今中国建筑文化倾向   中国城市建筑今天出现了“地方化”和“现代化”两种建筑文化倾向   1.1 “现代建筑”的地方化   回顾西方现代建筑运动,会觉得它除了为人类建筑史增添了非常辉煌的一页之外,其中也有让人颇感遗憾的地方,表现在它的一统天下的审美观造成千篇一律的外观形式和被异化了的人类情感和行为。如果说在早些时候现代建筑还是那样的被人们津津乐道和欣赏,但到了今天,随着人们个性意识的增强和审美取向的变化,它再也无法抗拒人们追求心目中的地方建筑所营造出的地方性情怀。   1.2 地方建筑的“现代化”   地方建筑虽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时代变迁,社会经济结构、科学技术水平、人们的生活需要、价值判断、审美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致使无论是历史城市还是传统建筑等都有不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方面。无疑只有站在当代的高度,重新从生活中了解地区特色,创造新的地区建筑文化,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才能使地方建筑文化获得新生。   2 当今中国建筑文化的几个特点   2.1 多源——多向   现在, 全国城乡到处都有建筑工地, 到处都有新房屋。大城市盖大高楼, 小城市盖小高楼。用上海话中的“闹忙”两字来形容最为合适。如此规模巨大、闹忙繁杂的建筑活动场景不仅中国历史上没有, 在全世界也属罕见。中国先前的建筑文化格局单纯有序。20 世纪前期开始混杂, 但范围有限。50、60 年代, 人们吃等量的粮食, 穿相同的衣服, 也就造相似的房屋, 这些事都有领导规定。然后, 从80 年代起,吃粮放开了, 布票取消了, 盖房子的事也松动了,情况渐渐改变以至于大变。房屋各式各样, 形象多种多样。变异性发展取代先前的近似性发展。除一次建成的住宅小区楼房相同而外, 其余地方, 房屋是一幢一个样, 五花八门地、反差甚大地挨在一起   2.2 综合流行   中国历史上向来强调集中统一。“今皇帝并有天下, 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那时起学术文化都强调“定于一尊”。中国幅员如此扩大, 建筑方面实际存在差异, 但观念上还是崇尚“定一”。至少在官方的和正统的建筑上是这样。这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上世纪中期我们有了“双百”方针, 不过没有见到实行。在计划经济的中央集中管理体制下, 建筑方面离“双百”实在遥远。现在不同了, 市场经济带来平等竞争的精神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天然地冲击着定于一尊的封建观念。多样性取代单一性。社会文化有官方主导文化、学界精英文化和社会大众文化之别。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大众文化崛起。社会文化格局改变, 当然要反映到建筑领域中来。人民群众要求更加丰富多样的建筑品类, 可是大众文化带有通俗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近时流行“欧陆风情”建筑, 便是一例。不管怎样, 建筑艺术空间扩大, 品类繁多而常变, 形成广谱多样, 综合流行的态势。   2.3 超越传统   一百年来, 中国建筑方面发生的最大的事情是建筑业的转轨与转型。凡是经济水平提高的地方, 一般就不采用旧的建筑方式盖房屋。我们珍视传统建筑文化,尽一切可能保护好文物建筑, 并且还要努力发掘传统建筑和建筑传统中有继承活性的成分和因素, 激活之, 吸纳到今天的建筑创作中来。但总的看来, 梁思成先生在上世纪前期讲的“旧建筑之势力日弱”, 既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也是无法更改的结论。其实, 传统本身就非一成不变, 传统是活的东西。在历史进程中, 传统与新的或外来的事物相遇而生碰撞, 碰撞中吸纳, 新成分的加入引起传统的重组、更新和变异, 于是进步。一百年来,中国人超越自己的传统建筑和建筑传统, 意味着扬弃自己,发展自己, 正是变则通。   2.4 日日新, 又日新   传统建筑, 无论中外, 都曾形成比较固定的型制, 具有模式性, 稳定性和排它性。现代建筑文化与此不同。世界发展变化加速, 不同文化圈之间交流频繁, 因而表现出很快的流变性, 很强的开放性以及非模式化的倾向。今天世界建筑的情形, 和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对现代社会所做的描述一样: 新东西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中国现代建筑文化不可避免地也带有这些特征。有一段时间, 中国建筑的发展变化由政府指引。建筑师在工作中, 要领会中央文件的精神, 学习“两报一刊”的社论。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 要贯彻部长、省长、市长、各种长的指示。更要紧的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