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模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篇名句.docVIP

高考语文复习 模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篇名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 模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篇名句

模块三 古代诗歌鉴赏与名篇名句 训练9 写景·抒情·比较 (时间:80分钟 分值:80分)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的问题。(11分) 咏檐前竹 沈 约 萌开箨①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②。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注】 ①箨:笋壳。②离离:竹节历历分明之貌。 (1)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檐前竹”怎样的生长过程?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檐前竹”怎样的品格?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诗歌一、二句写“檐前竹”拔节抽枝,当竹茎拔节而出时,笋壳就垂脱了;随着细长竹叶的抽生,慢慢就长出了嫩枝;三、四句接着写竹子挺拔直上,转眼间,已变得枝叶繁茂、亭亭如盖了,而且低处竹节间距离较近,呈现出历历分明之貌。总之,前四句诗描写了“檐前竹”无声无息地拔节而出,由矮而高,终于挺拔地站立“檐前”的生长过程。 (2)第一问:通过想象将“檐前竹”拟人化,让“檐前竹”自己倾诉心声:“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风仪,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风光;能够生长在您的门窗前,正是我的心愿啊!”这其实也是诗人对“檐前竹”的赞美。第二问:表现了“檐前竹”不慕风华、清心自守的品格。 【诗歌鉴赏】 诗中只把竹子作为客观审美对象来观照,形象地勾勒出它的清姿,反衬出它的品格,别无政治上的寓意或个人身世的感慨。前四句描绘“檐前竹”的生长态势,带有强烈的动感。“风动”两句,不直接写竹,只从露珠滴阶、竹影参差中烘托出它的风韵。结尾两句,采用“檐前竹”自己倾诉的方式,既情意动人,又含蕴不露,较之于直赞之语,似乎有更多的情韵。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8分) 燕子矶[注]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 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①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②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形成鲜明对比,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③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 (2)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大地,他却浑然不知。诗人借钓者的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高洁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古诗”。首联将陡峭的岩壁、缥缈的阴云、孤亭一一呈现,衬托出燕子矶的奇绝,但因有阳光的照射便在凛冽中给人带来一丝暖意。颔联和颈联分别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描写景物,尾联是“点睛”之笔,也是本诗诗眼所在,“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悠闲的垂钓老者的形象一出,整首诗变得灵动、鲜活起来,生机盎然,老者为何垂钓也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绝 句 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注]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注】 可人:知己。 (1)请用

文档评论(0)

ikangym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