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山西省耕地土壤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07%,全省有一半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质肥料、秸秆还田、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实行粮肥轮作和复种绿肥。其中秸秆还田在生产利用上的可行性和适宜范围最广。全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1200万t, 其中玉米秸秆为680万t ,所含养分相当36万t氮肥、21万t,磷肥和25万t钾肥,相当全省化肥总用量的1/4。因此,以秸秆还田作为主要内容的旱作农业,对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分析,玉米秸秆含干物质83.2%,其中粗蛋白2%、粗脂肪1.5%,叶片含干物质27.5%,其中粗蛋白2.8%、粗脂肪0.5%。据测定,1000-1500kg鲜玉米秸秆含纯氮3.65kg、五氧化二磷1.85kg。用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持久地培肥地力。实践证明,土壤肥力在玉米增产份额中占80%左右,因此,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1.秸秆还田的应用模式和效果
我省兼具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三种农业生态条件,部分地区因降雨不足和气温偏低,只能进行间接还田。从20世纪70年代屯留县王公庄使用机械就地粉碎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始,至90年代又先后出现了以陵川县平川村为代表利用玉米秸秆覆盖翻压还田和原平整秸秆翻压还田的典型,并逐步发展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还田技术,把传统的农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以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覆为龙头,探索出一套适合不同农业生态区秸秆还田技术,并取得显著的培肥改土和增产增收的效果。
1 晋中以南旱地春玉米区推广以秸秆覆盖为主的还田技术。
通过玉米秸秆覆盖地表,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在陵川、长治、壶关、寿阳、昔阳等县市大面积推广,取得可喜的成绩。陵川县平川村从1991年开始示范推广秸秆覆盖技术,全村120hm2旱地玉米单产由当时的5550kg/hm2,提高到1996年的11400kg/hm2,产量翻了番;土壤肥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991年的1.69%提高到2.31%;土壤容重由1.37g/cm3下降到1.22g/cm3;耕层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由10条增加到46条。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秸秆覆盖,陵川县1.07万hm2玉米单产由1990年的3000kg/hm2提高到1996年的5010kg/hm2。1996年长治县1万hm2玉米全部实施半免耕整秆半覆盖,单产平均9360kg/hm2,比1995年7910kg/hm2增加了1450kg/hm2,增长26.3%。从全省来看,1996年推广秸秆覆盖面积10.42万hm2,覆盖田平均单产6679.5kg/hm2,比未覆盖田平均增产1006.5kg/hm2,增长17.7%。1997年是严重枯水年,全省14.47万hm2秸秆覆盖玉米,仍维持1996年的单产水平。
2 夏玉米种植区 水地区 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以永济市屯里村刘仲祥为代表,自1989年开始每年小麦收获后高茬粉碎覆盖夏玉米,玉米收后秸秆全部粉碎直接还田。连续7年,小麦、玉米两作单产超吨粮 666.7m2 。1992年土壤有机质达2.2%,成为临汾,运城两作水地区主要推广的秸秆还田形式。
3 水地春玉米区大力推广秸秆翻压还田技术。
普遍采用的是整秸秆翻压和粉碎秸秆翻压还田形式。原平市1989年开始引进整秸秆翻压还田技术,1996年达到1.51万hm2,占全市秸秆机械还田总面积的89%。该市西镇乡从1993年开始实施该项技术,全乡玉米产量由1990-1992年平均6205.5kg/hm2,提高到1994-1996年平均7045.5kg/hm2,增产13.44%。大同市南郊区五法村从1989年开始实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全村粮食总产由1988年的105.6万kg,提高到1994年的148.5万kg,增长46%。玉米单产由1988年的7200kg/hm2,提高到1994年的8887.5kg/hm2,增长23.5%。该村土壤有机质也相应地由2.13%增加到2.68%,土壤耕作层由原来的15cm增加到现在的30-35cm。目前忻州地区已全面推广此项技术。
2.秸秆还田
培肥土壤的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腐解态的有机质宜直接施用土壤。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土壤的生物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并非腐解态的有机物比非腐解态的有机质对土壤生物活性有明显优势。为此,实施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理化性状,促进养分活化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1 秸秆还田首先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屯留县王公庄连续7年于秋收时使用机械就地粉碎还田,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