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7下按章节);第3单元.docVIP

2013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7下按章节);第3单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全国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7下按章节);第3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7.(2013·鞍山)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B)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6.(2013·东营)《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4.(2013·日照)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B)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6.(2013·威海)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A) A.设立军机处 B.设立东厂 C.迁都北京 D.派郑和下西洋 5.(2013·海南)从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A) A.君权日益加强 B.地方权力过大 C.君权日益衰弱 D.丞相权力增大 1.(2013·呼和浩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措施中,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的是(A) A.明太祖 B.清康熙帝 C.清雍正帝 D.清乾隆帝 7.(2013·临沂)图4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A)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 26.(2013·兰州)(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4分)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分)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4分) 答: (1)隋朝。门第的高低。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牵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40.(2013·长沙)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的历史,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摘自(明)张岱《石匮书》 请回答: (1)魏晋时期的政府官员主要来自哪个阶层?(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有何优点?(2分)近代历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湖南籍进士是谁?(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2分)科举制度最终于哪一年被废除?(2分) 答:(1)高门权贵;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或公开、公平、公正);魏源。 (2)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1905年。 31.(2013·湘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2分)有何积极作用?(2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2分) (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2分) 答:(1)秦朝。 (2)三省六部制度。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

文档评论(0)

dwn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