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107设计说2014.6.30.doc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107设计说2014.6.30

第一章 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东一采区107综放工作面位于1180水平,工作面标高:1090~1165m。工作面设计走向长1530m,可采走向长1420m,倾斜宽150 m,面积230000m2,工业储量311万吨,回采煤量255万吨。东一采区107工作面北与东一采区109准备工作面以窄小煤柱(净煤柱5m)相邻;南部为接续工作面东105工作面及东103采空区为界;西以东一采区第二回风下山及运输下山为界;东以井田边界及DF8断层为界。东一采区107工作面地面位于井田东部及东部井田边界,腰水村位于工作面上部,居民已迁移。宝积山公路及沙河(为季节性河流)沿工作面倾向从工作面西端穿过。地表之上大部分为黄土层覆盖,地貌以坎坡沙地为主,大部分坎坡为旱田沙地。 附工作面概况表(表1) 表一 概 况 煤层名称 一层煤 水平名称 1180水平 采 区 名 称 东一采区 工作面 名 称 东107 地面标高(m) 1636~1667 工作面标高(m) 1090~1165 地面位置 东一采区107工作面地面位于井田东部及东部井田边界,腰水村位于工作面上部,居民已迁移。宝积山公路及沙河(为季节性河流)沿工作面倾向从工作面西端穿过。地表之上大部分为黄土层覆盖,地貌以坎坡沙地为主,大部分坎坡为旱田沙地。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东一采区107工作面北与东一采区东109准备工作面以窄小煤柱(净煤柱5米)相邻;南部为接续工作面东105工作面及东103采空区为界;西以东一采区第二回风下山及运输下山为界;东以井田边界及DF8断层为界。 走向长(m) 1530m 倾斜长(m) 150m 面积(m2) 230000m2 煤 层 情 况 煤层总厚(m) 5.94~15.3m 煤层结构(m) 煤层倾角(°) 7°~10° 平均10.0 单一结构 平均8.5° 第二节 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 一层煤在东一采区107工作面范围内均有分布,煤层结构简单,层状延展,平均厚度10m。东107工作面区域范围内褶曲构造发育。腰水背斜构造使工作面煤层呈背斜轴部(顶部)较高,东翼煤层宽缓下伏,西翼煤层受地层褶曲发育的牵制呈褶曲形态展布。工作面区域范围内煤层厚度赋存稳定。根据相邻已采工作面揭露地质资料,腰水背斜轴部(顶部)至两翼150m区间受褶曲构造垂直剪应力的作用,轴部区域较大范围承受压力大,成煤厚度薄,形成工作面区内域薄煤区(走向长200m,腰水背斜两翼煤层堆积相对较厚。从整体来看,沿走向方向,煤层受腰水背斜构造牵制的200m区段厚度变化较大,最薄区段为2.5m左右;沿倾斜方向,除薄煤区外,工作面区域内煤层厚度赋存稳定。 根据东109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地质资料及在其内向东107工作面内(东103采空区)施工的地质钻孔资料,结合该区域地质勘探资料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区域内煤层的赋存特征、煤厚变化规律及其引起煤厚变化的地质构造资料比较准确,煤层厚度赋存稳定,煤层平均厚度10m。工作面开切眼揭露花尖子向斜构造时,向斜西翼煤层厚度增大赋存稳定。107工作面受褶曲构造应力作用,区域范围内褶曲轴部,煤层松软破碎,裂隙发育,瓦斯含量高。 附:煤层特征明细表(表2) 表2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含煤地层 J2y 正常涌水量(m3/min) 0.05 煤层编号 一层煤 地温(.C) 正常地区 煤层平均厚度(m) 10 煤层结构 结构单一 煤层倾角(°) 7~10 煤层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 性 老 顶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 10.4 灰色、紫色、紫红色,松软,具可塑性,团块状构造。夹薄层粉砂及细砂岩。块状较坚硬,为粉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波状层理。 直 接 顶 铝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5.3 灰黑色,灰白、草黄色为主杂色泥岩,含铝质,有滑感,团块状。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厚层状分布,层里面有滑感染手,夹薄层煤线,为复合顶板。 伪 顶 碳质泥岩 0.8 黑色,染手,薄层状,含炭质,松软粘结性差,炭化程度高。 直 接 底 碳质泥岩或粉砂岩 2.0 灰黑色,以石英粉砂质为主,含炭质、粉砂质、煤屑, 块状构造, 致密坚硬, 具斜状层理,底部为石英细砂岩. 老

文档评论(0)

vbk5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