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课 避免命的改革.ppt
俄国向何处去
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起义)
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
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
结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
意义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①.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②.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 ③.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对20世纪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退一步进两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帮助苏维埃政权渡过难关;
新经济政策
时间:
意义、评价:
1921
①.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②.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特点、新在: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联系起来;
启示: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苏联的崛起
理想 成就
1928年一五计划实施;
成就:
①.1937年,工业生产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②.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评价
利
弊
①.使俄国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②.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①.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②.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启示:
发展经济要尊重价值规律;加强民主法制
? ? ? ? ? ? ? ? ? ? ? ? ? ? ? ? ? ? ?
时期
时间
事件
列宁时期
斯大林时期
1917年
1918年
1921年
1922年
1928年
1936年
1937年
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苏联通过新宪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苏联工业生产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目的:
时间:
性质:
操纵者:
结果:
作用:
分赃与称霸世界;
1919年;
英、法、美;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
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关系,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
目的:
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时间:
1921—1922年;
发起者:
美国
结果:
《九国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目的、为列强共同侵占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用:
调整了列强在亚太的关系,构成华盛顿体系
会议共同点:
均属分赃会议,少数强国操纵,损害弱小国家的利益
评价:
暂时调整列强之间的矛盾,确立战后世界的新秩序没从根本解决矛盾;
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大危机”与“新政”
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时间:
特点:
开始国家:
影响:
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1929——1933年;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美国
经济危机引发各国的社会危机,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罗斯福新政
原因:
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救治经济危机(直接目的);
特点: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核心措施:
《全国工业复兴法》
时间:
①.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②.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但未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
评价、影响、作用:
1933年
内容:
①整顿金融业; ②恢复工业(核心) ; ③调整农业;④兴办公共工程;⑤进行社会救济
《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实质:
邪恶的轴心
1.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入侵埃塞俄比亚,干涉西班牙内政;
2.德国(核心):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化的标志);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屠杀犹太人;对外:干涉西班牙内战。
3、日本:侵略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制造“南京大屠杀”等,在哈尔滨设“死亡工厂”(731部队)
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