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流域第四纪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docVIP

西辽河流域第四纪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辽河流域第四纪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

西辽河流域第四纪以来环境变迁与人地关系 辽河自古是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它的上游分为两支:其一是发源于吉林省哈达岭的东辽河:另一支是发源于内蒙苏克斜鲁山东麓的西辽河。西辽河流域在文化地理上通常称为长城地带东段、辽西区或燕辽文化区。这里是中国传统经济形态—农耕与游牧的交错地带,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东夷系、东胡系,甚至华夏系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晚更新世以来,西辽河流域就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舞台,这里已发现了自直立人﹝猿人﹞经早期智人 ﹝古人﹞至晚期智人 ﹝新人﹞各个阶段的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演化序列。进入全新世之后,这里成为最早发生新石器革命的地区之一,全新世以来先后演绎了多期古文化,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社会是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 所以不同的人类群体, 在适应和利用不同自然环境的过程中, 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同样, 同一地区的人群, 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 文化面貌也会发生变化。[1]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这种特殊关系, 决定了本文探究西辽河流域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迁与人地关系,必须结合当时的自然环境。本区又位于我国境内的一级生态敏感带上,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受人类长期过度开发利用的影响,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现今人地关系十分紧张。[2]自全新世早期开始,本区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最后于战国时期迈入了有历史记载的新纪元。尽管本区历史早期不同阶段文化的内涵发生过明显的变化,但文化的演变序列基本未发生大的中断,多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这一自然大舞台上生存、发展、传播和交流,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本文通过对西辽河流域历史早期文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研究,意在重现本区历史早期文化景观演变的历史,揭示本区人地系统的演变机制及其规律。 一、自然环境概况 西辽河流域地处41°~45°N,118°~124°E之间,流域总面积约为 13.71×104km2,是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脉、冀北山地和西辽河平原多种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流域北、 西、 南三面为山区所环抱,东面与松辽平原相接,海拔高度由山区的2100m降至100m左右。流域的西面为内蒙古高原的边缘部分,西北有大兴安岭自东北向西南插入境内,成为西辽河水系与内蒙古高原内流水系的分水岭;东及东北部以松辽分水岭与嫩江水系、额尔古纳河水系为邻;南以冀北辽西山地的七老图山、凌源山脉与滦河及饶阳河等流域分界。[3]气候上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中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也是半湿润森林景观向半干旱草原景观的生态过渡。流域的温度和降水条件均丰富,日平均温度≥10℃,积温1400℃~3200℃300~600[4]更新世主要分为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末次间冰期为一比较温暖的时期,其间出现两次短期的气候恶化时期,使其分裂为三个次一级温暖阶段。75一10ka[5]西辽河流域在12000aBP有古土壤发育,表明第四纪冰期结束,气候转暖,已进人全新世。经过了8000-5000aBP的温暖湿润期,在5000aBP前后出现了降温事件,降温幅度在1-3℃。降温事件后, 一直处在风沙活动强烈时期。4800-4600aBP再次发生寒冷事件。4000aBP时气候再次好转,出现了较今温暖湿润气候。3500aBP时气候再次降温变干,风沙活动频繁,一直到2500aBP左右气候才开始向暖湿方向转变。从环境演变过程看,西辽河流域大暖期开始8000aBP,结束与3500aBP。2000aBP左右气候为温暖湿润期,之后又过渡到相对干旱状态。1600aBP又向暖湿方向发展,至1000aBP左右发育了古土壤,并形成了新的泥炭层,表明气候温暖湿润。700aBP气候变冷,进入小冰期。200aBP降水量减少,湖沼面积大大缩小。[6] 三、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文化景观的演变 从全新世早期至4800aBP左右,史前原始农业文化经历了最初的萌芽与积累,至红山时期 进入了发达的耜耕农业文化阶段。小河西文化分布在西辽河流域东南部的黄土丘陵台地区,为定居文化;[7] 兴隆洼文化阶段本区原始农业文化产生,文化景观开始空间上的扩散,北边分布到大兴安岭东南麓的山前丘陵平原地带; 赵宝沟文化处在原始农业文化的发展期,进入了耜耕农业阶段,文化景观的格局与兴隆洼文化基本一致;红山文化时期,原始农业文化第一次繁荣,流域东南部形成了区域文化景观的中心,文化在空间既集聚又扩散,北部的西拉沐沦河和乌力吉沐沦河流域都有大量的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 大约在4800aBP左右,红山农业文化衰退,小河沿文化产生。虽然小河沿文化与红山文化 之间具有一定的承袭关系,但文化发生了衰退。 在4100aBP左右,夏家店下层文化兴起,本区进入了青铜器文化时代,史前农业发展到较高阶段。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今天的科尔沁沙地以南的黄土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