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龙隧道超前钢施工方案
沿德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 青龙隧道超前钢管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1.1交通部相关规范、规程、标准
1.1.2《贵州省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沿河至德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1.3《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隧道工程)》(交通部)
1.1.4已批复的我标段的《沿德5 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5本企业施工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1.6现场调查资料。
1.2工程概况
青龙隧道为一座分离式长隧道,左洞ZK45+870—ZK46+875,长1005m,右洞YK45+915—YK46+902,长987m,左洞III级围岩763m,Ⅳ级围岩135米,Ⅴ级围岩97米;右洞III级围岩680m,Ⅳ级围岩200米,Ⅴ级围岩102米。青龙隧道设2处人行横道,1#横洞洞长23.5 m,所处围岩类别为Ⅲ级;2#横洞洞长26.63 m,所处围岩类别为Ⅲ级;无车行横道。左、右线进口均设5m明洞(端墙式),单洞净空(宽X高):10.25×5.0m。
1.2.1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区地处贵州东北部,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接壤部位。位于沿河县境内,隧道横穿山林,进口位于山间冲沟边缘;出口位于斜坡地带。隧道区属构造溶蚀、剥蚀型低山地貌,地表受溶蚀、剥蚀作用强烈,地势起伏较大。场区海拔777.3~1036.2m,相对高差258.9m;隧道轴线通过段最高海拔951.23m,最低海拔815.20m,相对最大高差136.03m。隧道区基岩大部出露,地表植被发育,多为灌木,进口段为居民区。隧道进出口处离公路较近,交通方便。
(2)水文、气候
场区属长江流域之乌江水系。隧道出口有一溪流通过,流量约2l/s,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影响大。
区域内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不甚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 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左右。年降雨量900~1500mm,年均降雨量1180mm,一般五月至七月间和十月份雨量较多。全年日照时数为1115.4小时。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
(3)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场区覆盖层为残坡积层粘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
地质构造:区内属于扬子准地台八面山褶皱带武陵山系的一部分,为新华夏系构造——土地坳背斜东南翼。经地质调绘,场区无断层通过,综合地层产状为144度∠60度。强风化岩体节理很发育,节理状以288度∠31度、10度∠70度为优,为张型节理,张开度1~2mm,体积节理数6条/m3。
抗震设计参数:本项目属地震烈度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综合评定场地类别为II类。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 1 \* GB3 ①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残坡积层粘土:黄色,可塑状,隧道零星分布,厚度0~8.0m.
残坡积层块碎石土:灰褐、褐黄色,稍密,块石含量60%,粒径20mm~500mm。
= 2 \* GB3 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隧道区下伏基岩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根据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特征、硬度与完整性,结合钻探岩芯及其钻进快慢将隧道区基岩划分为强、中风化两层。
强风化白云岩:灰色、灰黄色,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硬,岩芯呈砂状,厚度约1.5~3.0m。
中风化白云岩: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岩石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质较硬。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少量柱状。
(4)水文地质
地表水: 隧道贯穿丛状山岭,不存在对隧道建设和运用有影响的地表水发育,隧道右侧40m外可见一处冲沟,冲沟常年流水,但对隧道没有影响,可作为隧道洞顶一侧的排水通道。
地下水:根据调查,隧道区为白云岩分布区,地下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基岩裂隙水为隧道区主要地下水类型。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层裂隙内,地下水主要沿裂隙接受渗入式补给,该含水岩组地下水接受渗入补给后,沿溶蚀裂隙运移在坡体下部出露,部分形成季节性泉点。
1.3青龙隧道进口管棚主要工程数量;
洞口进口所处V级围岩浅埋段,左右洞管棚单根长度均为28m,37根,环向间距40cm,总长53617m。
1.4施工平面布置图
1.5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刘晓阳
项目经理:刘晓阳
总工程师:谢华
项目副经理:程小军
工程技术部:
姚永庆
安全环保:
李伦
工地试验室:
刘凤杰
计划合同部:
魏治慧
财务人事部:
李积彪
材料设备部:王朝霞
综合办公室:
蒋燕
青龙隧道施工作业队
1.6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范围为:沿德高速公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陈大鹏---小镇区域农民城镇化意愿的调查与分析.doc
- 陈寅恪与钱钟书术思想及治学方法比较.doc
- 陈少国毕业论文终稿.doc
- 陈村镇教育强镇评档案资料目录索引.doc
- 陈玉珍老师对6种常见病的论证.doc
- 陈玉琴一式三招原理.doc
- 陈玉琴谈中医推治疗常见病.doc
- 陈玉芳的论文 最终.doc
- 陈玉琴问答录(头到脚版).doc
- 陈玉琴——常见的治疗与保健.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