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薛己分解.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 代 历史背景 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政 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王朝。 君主专制的加强;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 医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明代医学发展的特点 尊崇儒学,倡导孝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交通发展,信息传递进步——为医学经验积累和传播,医学理论深化创造有利条件; 世代业医——医学专门化(《霉疮秘录》); 创新是明代医学发展的主流 ——《温疫论》、《本草纲目》 ——天花的认识和人痘接种术的发展 明代之医学流派 滋阴派 王履、戴思恭 温补派 薛己、张介宾、赵献可 温病派 吴有性 外伤科的成就 这时期,外科及创伤科有新进展;医家们主张治疗外伤疾病应内、外兼顾; 外科手术方面如止痛、消毒及止血的技术也提高了。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较突出地表现当时的成就。 梅毒性病 典型的梅毒病大约在15世纪或稍前从外国经广东传入中国。 明代梅毒病泛滥,医家陈可成撰《霉疮秘录》是较早的梅毒专书。书内记载梅毒不同病期症状,提出了用丹砂、雄黄等含砷的药物治疗。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应用砷剂治疗梅毒的记录。此外还论及预防梅毒的方法。 针灸 明代针灸继续有所发展,公元1443年明政府特定专人仿照宋代的式样,另行铸造针灸铜人。 这时期出现了不少针灸著作。反映此期成就者,有高武及杨继洲。 药物学及方剂学的发展 中国本草学出现了一部具世界学术地位的专著,就是李时珍编辑的《本草纲目》。 这时期在方剂学发展方面,对方剂的组成、药理、功效及用法都有所提高。有关的专书也明显增多。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就是产生于明代。 薛 己 一、生平和著作 薛氏医案 薛己本人著作 ——《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过秦新录》《正体类要》 薛己校注之书——其父薛铠的《保婴撮要》、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沦》、王纶的《明医杂著》、倪维德的《原机启微》。 其他——滑寿的《十四经发挥》、杜本的《敖氏伤寒金镜录》、陶华的《痈疽神秘验方》、徐用诚的《本草发挥》等。 《内科摘要》 《口齿类要》 (一)治病求本 1、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求疾病之本 (一)治病求本 1、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求疾病之本 (一)治病求本 2、强调人以胃气为本 (一)治病求本 3、滋其化源 (二)重视脾胃 理论渊源—《内经》,亦深受李东垣的影响; 内伤外感引起的疾病,都与脾胃虚损有关。 “胃为五脏本源,人身之根蒂” “脾胃气实,则肺得其所养,肺气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则火降,水火既济,而成天地交泰之令矣。脾胃一虚,四脏俱无生气”; 脾胃为气血之本,脾为统血行气之经; (二)重视脾胃 阳气虚弱而不能生阴血——六君子汤 阳气虚寒而不能生阴血——用前汤加炮姜 胃燥热不能生阴血者——四物汤 脾胃虚寒不能生阴血——八味丸 (二)重视脾胃 若饮食不适用枳术丸; 若脾胃虚弱者用四君子; 若脾胃虚寒者用四君子加炮姜; 若命门火衰者用八味丸。 (三)阐发肾命 左肾右命门 ——《难经》 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王冰 医案举例 大尹徐克明,因饮食失宜,日晡发热,口干体倦,小便赤涩,两腿酸痛,余用补中益气汤治之。彼知医自用四物、黄柏、知母之剂,反头眩,目赤,耳鸣,唇燥,寒热,痰涌,大便热痛,小便赤涩......屡治反甚;复求余,用参、芪各五钱,归、术各三钱,远志、茯神、酸枣仁、炙草各一钱,服之熟睡良久,四剂稍安;又用八珍汤调补而愈。 ——《内科摘要·饮食劳倦亏损元气等症》 分 析 阴虚发热与气虚发热,两证同属虚热,外症颇多相似之处,然治疗迥然不同。薛己以其诸症由饮食失宜,脾胃元气受损而致,日晡发热乃阳气不升,阴火上乘之象;小便赤涩,为脾胃气虚,下流之谷气与湿热相合,致下焦闭塞之症,故断然用甘温之剂,生发胃中元气,大热除而诸症渐愈。 分 析 若将本案误以为肾阴亏损,而致相火亢盛,投以苦寒、滋阴、降火之剂,则更伤脾血,使脾胃之阳气无以升发,则内伤热中诸症更甚。于此可见薛己治本案,得于“甘温除大热”之旨,而对养阴之法,亦重视温化。 三、治疗经验 治虚心得 疮疡的诊疗——重视四诊合参 治妇产科疾病特色——强调精神因素 治伤科疾病特点——整体派 (一)治虚心得 (一)治虚心得 1、朝夕互补法 (一)治虚心得 1、朝夕互补法 医案举例 分 析 分 析 (二)疮疡的诊疗 (二)疮疡的诊疗 (二)疮疡的诊疗 (三)治妇产科疾病特色 (三)治妇产科疾病特色 (三)治妇产科疾病特色 (四)治伤科疾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