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萍《走进意艺术》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郭爱萍《走进意艺术》教学设计

课题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教材版本 2009年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授课年级 高中二年级 课堂类型 美术鉴赏课 教学目标 如何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4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意象艺术。教材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1)开头引用了马蒂斯和一位妇女的对话,为意象艺术的阐述做铺垫(2)通过对塞尚的《圣维多克山》、凡高《星月夜》等作品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3)列举了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包围的肖像》与《教皇英若森十世》的对比,以及对中国画《鹌鹑图》的讲解,阐述了“如何理解意象艺术”,这也是课本最为关键的部分。正是通过这主要的三个部分的有机串连与阐述,让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了这种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意象艺术。通过对课本结构思路的分析,结合教学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学生目前所处的真实的美术能力水平,本人认为本课应立足于循序渐进地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对比,直观而清晰地让学生自己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真正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这应该是整堂课的主线。 学生分析 应该说我校作为一所重点中学,每个年级都有美术特长班,积极因素是显而易见有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很高,他们有着很强的思辨能力,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因素也同样存在,由于我所教学生为普班学生,平时文化课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同时接受的又是住宿制的管理,这导致了绝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无暇了解美术,其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所有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把标尺——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像”的就是美的,“不像”的就是没有水平或者纯粹就是乱画。因此为了能改变学生的这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审美观,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同时也为让学生以后进一步了解“抽象艺术”做下良好的铺垫,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这一部分“说像又不像”的作品,其实它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类型 幻灯片、图片、文本、音频 媒体内容与作用 一、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首先通过屏幕快速投射两幅同样以“呐喊”为主题的摄影和油画作品,15秒后关闭投影,让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哪一幅作品最让 你印象深刻?”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通过课件投射两幅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学生分组讨论,从所学的的“艺术语言”的角度分析两幅作品的不同而对意象艺术有个初步概念,而后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三、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意象艺术的特征,教师课件展示。 四、教师课件展示梵高、蒙克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与学生互动讨论解读两幅作品,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意象艺术。 五、课件展示选择练习题,巩固对意象艺术的理论层上的认识。 六、课件展示16幅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作品,让学生挑出意象艺术作品,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带着对本课的理解,把不属于意象艺术的作品变成意象美术作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本课成为学生的一次难忘的艺术体验。 使用方式 边播放边讲解边议论 媒体来源 自制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与评价 组织教学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好课本 稳定学生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启发与导入 在学生对“意象艺术”的了解还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通过屏幕投影快速展示两幅同样以“呐喊”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课件展示) (1)蒙克《呐喊》(油画·1893)(2)具象摄影作品一张,大致10——15秒后,立即关闭屏幕,请学生就刚才所看到的这两幅美术作品,展开讨论与思考,用最简短的语言回答“这两幅同样表现呐喊的作品哪幅能带给你更深刻的印象,你认为哪一副作品更优秀? 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学生都会认为具像摄影作品给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因为摄影作品是“写实性”的,他们已经养成了这种视觉习惯,写实的、容易辨认的作品也更符合他们的“审美品位”,而蒙克的这副《呐喊》却显得凌乱,不“真实”,不直观。由此通过对学生这种几乎整齐划一的看法的简单讲解,从而引出课堂主题:走进意象艺术。

文档评论(0)

xll805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