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教學中互联网搜索教案《送友人》.doc

新建教學中互联网搜索教案《送友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建教學中互联网搜索教案《送友人》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参赛作品 《送友人》教案设计 课题:送友人 姓名:关毓敏 学校: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 邮编:215002 电话 0512邮箱:jnguan304@. 教案背景: 面向中学:高二 学科:语文 课时:1 学生课前准备:搜索送别诗及李白有关知识。 教学课题:送友人 教材分析:《送友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个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第三首。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深情而又难抑赞叹地写道:“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送友人》可以说是清新与俊逸的最好注脚。也是我们解读送别类诗歌的代表。清新,是指意象清丽纯洁,情感昂扬脱俗;俊逸就是想象的瑰丽,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潇洒,神情闲逸。(PPT1-2)(设计意图:主要因为本诗短小,时间充裕,让学生对李白诗作特点有个总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名家名作的情感; 2、理解诗人面对离情的磊落胸怀; 3、把握情景关系,理解诗作的意境; 4、了解手法以便把握对送别类诗作的鉴赏。 教学重点: 1、意象特点; 2、抒情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反衬手法; 2、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旷达的飘逸诗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搜索李白及送别类诗作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自古别离”。面对离别,有的人凄凄惨惨戚戚,有的牵衣顿足,痛不欲生,有的流连回首,无限缠绵……大诗人李白又是怎样面对离别的呢?投影教材分析的(PTT1-2) 三、检查预习:提问后师投影PPT(3-13)送别类诗。1、送别诗简介:送别诗就是以送别友人或亲人为题材内容的诗歌。古代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送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常见的送别方式:1)折柳送别。2)饮酒饯别。3)唱歌饯别。 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是“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是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2)饮酒饯别。设宴款待亲友,表达惜别之意,也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这在今天依然保留着。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饯别。以歌来送别也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惜别之意的一种方式。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3、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和答题要领 1)积累、分析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衬托、各种修辞等。 4、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还有“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如: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种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2)送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如:李白《劳劳亭歌》:“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又如李白《谢公亭》:“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谢公亭又称谢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