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飞性害虫.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迁飞性害虫

定义 迁飞(migration)是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持续地远距离定向迁移的行为。 迁飞性害虫是指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的一类害虫。 完整的迁飞活动包括迁出、过境和迁入。 河北省主要的迁飞性害虫 东亚飞蝗 粘虫 小地老虎 草地螟 稻纵卷叶螟 褐飞虱、白背飞虱 东亚飞蝗迁飞 粘虫(鳞翅目夜蛾科) 粘虫一夜啃光村民一年希望 (2005.8.2) “中午时我急着往玉米地赶,一抬头可把我吓了一大跳,通往玉米地的田埂上黑压压一大片虫子,数都数不过来。那些虫子站着排从西向东走,速度非常快,吓得我撒腿就跑。”村民李宝娥说。 半个小时后,当李宝娥再次返回来时,黑压压的“虫子大军”已经在田埂上消失了。再看看田埂两侧的玉米地,硕大的玉米叶已经只剩下中间的一根细梗儿。 小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 草地螟(鳞翅目螟蛾科) 2008年草地螟大发生 2008年草地螟在东北、华北部分省(区、市)大暴发。据统计,内蒙古、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6省(区)44市(盟)248县(旗)农牧区草地螟二代幼虫发生面积超过1.9亿亩,其中农田发生7245万亩。对秋季作物生产安全,甚至对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草地螟与奥运会 褐飞虱、白背飞虱(同翅目飞虱科) 迁飞性昆虫的一般特性 迁飞行为一般发生在成虫羽化后至生殖前期之间,解剖雌虫观察卵巢发育可以确定是迁出、过境还是迁入。 迁飞性害虫群体定向飞行的特点十分明显。 昆虫的迁飞受虫口密度、食物质量、光周期、温湿度及气流等因子影响较大。 蝗灾 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全世界约有近100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其中尤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发生最为频繁、受害最为严重。 包括非洲的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澳大利亚的澳洲疫蝗(Chortoicetes terminifera)和中国的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都是臭名昭著的顶级空中杀手,可比重型轰炸机。 2000年澳洲疫蝗特大暴发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东亚飞蝗 L. migratoria manilensis 亚洲飞蝗 L. migratoria migratoria 西藏飞蝗 L. migratoria tibetensis 东亚飞蝗的分布与危害 东亚飞蝗分布较广,从北纬42o以南至南海,西起甘肃陇南地区,东至东海及台湾。其中以长江以北的华北平原,即黄淮海平原为主要蝗区。该种是我国历史上灾害最重最多的大害虫。 飞蝗嗜好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其中最喜食芦苇、稗草和红草,一般不取食双子叶植物。成虫和蝗蝻咬食植物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吃成光杆。 我国飞蝗发生的历史性演变 自古以来,人们把飞蝗与水、旱之灾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飞蝗遮天蔽日,人马难行,食禾一空。 公元前707年—1935,有796个蝗灾年(平均3~4年1次),1931-1949年,几乎年年发生蝗灾。其中蔓延6-11省的大发生就达8次。 解放后-70年代,通过实行改治并举的治蝗方针,成功地控制了蝗虫的猖獗发生,开创了举世闻名的飞蝗综合治理的伟绩。 80年代中期以来,飞蝗的发生和密度迅速扩大。仅河北省白洋淀就出现了1993、1995、1998、1999及2001年持续大发生。 蝗区的形成及类型 蝗区是指经常发生及适合发生飞蝗的地区,扩散区是指飞蝗迁入后不能定居繁殖的地区。形成蝗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旱交替和自然地理环境。 我国的蝗区分为4种类型:滨湖蝗区(白洋淀、微山湖、洪泽湖等)、沿海蝗区(渤海蝗区和黄海蝗区)、内涝蝗区(保定、新乡、开封、菏泽、聊城等)、河泛蝗区(黄河、黄河故道、淮河、永定河等)、草原蝗区。 东亚飞蝗的发生规律 1.生活史 东亚飞蝗北京以北1代/1年,黄淮海流域2代/1年,长江中下游2~3代/1年,广东、广西3代/年。各地均以卵囊在土中越冬。 在2代区,越冬代蝗虫称为夏蝗(5月上-7月上),第1代称为秋蝗(7月中-9月初)。成虫寿命55~60天。 2.生活习性 取食:飞蝗取食与气候和龄期有关,干旱季节食量大;3龄前食量较小,4龄食量大增,成虫食量最大。 交配:成虫羽化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补充营养和飞翔(10天左右),才能达到性成熟。一生交配多次。 产卵:交配后7~10天即行产卵,多选择植被稀疏、土质较坚硬、轻盐碱地产卵。每头雌虫产卵4~5块,每块有卵50~70粒。 2.生活习性 飞蝗的型变 散居型、群居型。型变不仅发生于两代之间,同一代不同虫期亦能发生。型变过程首先密度加大、引起生活习性及生理机能的改变,最后外部形态发生变化。 蝗蝻群集和迁移行为 蝗蝻具群集性: 少数蝗蝻跳动(小群),后引起周围蝗蝻跳动,集合成蝗蝻

文档评论(0)

80019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