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民法案例1.ppt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pt)民法案例1

民法案例 主讲:丘丹 民事法律关系 王某已年近70岁,经诊断发现患有胃癌。为治癌症,四处求医,几乎耗尽全部家产。后被确诊还患有骨癌。虽经多方面治疗。仍不见好转,每日疼痛难忍,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为摆脱痛苦,他自己数次自杀,都因被发现经抢救未遂。最终因实在无法忍受病痛,便请求医生给他施行“安乐死”。王某的妻子与其子女也都觉得王某与其活着受病痛的折磨倒不如早日摆脱,所以都表示可以接受,并均在王某亲笔书写的请求安乐死的申请书上签字捺印;王某的工作单位也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医疗费用,对此要求并未表示任何异议。 医院经研究后认为:病人确实患了不治之症,目前人为地维持生命,只能增加病人和家属的痛苦。对其施行“安乐死”,是解除病人痛苦的唯一办法。但为免于日后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最好能由公证机关对此事进行法律公证。于是,王某的子女便去公证机关要求对王亲笔书写的安乐死申请书进行公证。 相关法理知识 1、民事法律关系是经过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是为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相关法理知识 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具有法律效力而上升为民事法律关系); (2)是平等主体间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正是通过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促使民事主体履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社会关系。 相关法理知识 3、公证是国家公证组织根据公民和法人的申请,对法律行为和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及文书,依照法定程序,证明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特殊证明活动。 相关法理知识 4、由于法律规范没有有关安乐死的规定,安乐死这种社会关系也就得不到法律调整,形不成法律关系。安乐死这种社会关系目前不符合法律关系的特征,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也不是其他法律关系。 民事主体 案例一: 甲18岁(某厂合同工),乙16岁(高二学生)。甲乙两家是近邻。2004年某日,乙因郊游怕误车,向甲借用手表(手表时值120元)。乙因游兴浓,不慎将手表遗失。甲父得悉后,向乙母索还手表。乙母以自己未向甲借手表,也不知道乙向甲借用手表为由拒不偿还。不久,乙发现丙(19岁,个体商户)的手表正是自己向甲借的那块,向丙索要,丙不给,说是用了20元从丁(15岁)那里买的。乙询问丁,丁说是前几天郊游时在草丛捡到的,甲在其父要求下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及其母返还手表。法院将丙列为第三人。 问: 1、甲乙之间的手表借用合同是否有效? 2、丙丁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3、丙能否取得手表的所有权? 4、甲和乙可否要求丙归还手表? 5、如果没有找到手表,乙母是否要赔偿甲的损失? 《民法通则》12、13条 以年龄划分 10周岁以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要看是否以自己劳动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 18周岁以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主体 2000年初,某大学出资30万元,该校教师若干人集资10万元,共同设立某大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技公司依法办理了工商登记,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科技公司章程载有“公司为某大学的校办企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某大学任免”等内容。04年,科技公司先后两次向某银行贷款共120万元。至06年因科技公司无力偿贷,银行向法院起诉要求科技公司还贷,同时将某大学列为第三人,要求该大学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经审理,法院判决科技公司向银行清偿贷款本息共140万元,某大学也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某大学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 * *

文档评论(0)

jizi63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