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一单元导学学生版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yw--09
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写人:祁剑敏 审核:高二年级组 时间:2014-4-25 课时: 课时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单元学习目标: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 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 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单元诗歌篇目:《》——《》——《》——《》——《》——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2、?3、?4、?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 外部特征
1、? 分行。
2、? 音乐性。
(二)?? 内在特征
1、? 精美的语言
2、? 隽永的滋味
3、? 纯粹的情感
4、? 深刻的哲理
5、? 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金庸和穆旦是同姓堂兄,穆旦多住天津,而金庸后居香港,而徐志摩,他是金庸的表兄,也就是说他的姑姑是金庸的生母。
1918年出生于天津,少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没有任何组织和人对他曾经不公正的遭遇负责。
笔名由来
查良铮是将“查”姓上下拆分,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金庸(查良镛),查良镛则是将“镛”名左右拆开而得“金庸”。
2、主要作品
穆旦于 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3、现实主义
一般是以现实为题材,反映现实,在十九世纪西方比较盛行,与浪漫主义并称,主要作家是巴尔扎克、狄更斯、福楼拜等。
特点:表现真实,批判现实 。
现代主义则大部分是二十世纪的作品,这是一类非常理性的作品,他们不以讲故事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反映人的深层生活状态。
特点:表现荒诞性与非理性。
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
二、课堂学习
(一)朗读诗歌
1、个人自由朗读、学生齐读。
2、知人论世:
作者写此诗时24岁。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
3、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先自学,再交流)
1、圈出诗中你认为准确生动的词语,并说出理由。
2、两节诗分别写什么内容?
三、作业布置
“长江作业本” 页
第二、三课时
学习内容: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及巩固练习
一、自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合作交流)
1、分析《春》的意象
“绿色的火焰”-----
“花朵”-----
“紧闭的肉体”-----
“鸟的歌”-----一。
2、理解〈春〉的象征主题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反抗着土地”:
“满园的欲望”:
“永远的谜”:
“二十岁禁闭的肉体”:
归纳《春》的意义:
表层意义:
深层意义:
二、拓展探究
1、难句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