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信原理 20313020220邓泉铃
通信原理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名称 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201313020220
任课教师 周冬梅
设计(论文)成绩
教务处 制
年 月 日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大的变化。在通信原理实践教学中,往往采用计算机仿真实践训练以及基于EDA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的方法来设计和分析通信系统,掌握仿真工具软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进行实践训练的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针对通信原理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综合训练性质的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相关课题的设计计算和仿真调试,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参与通信系统设计及研制新产品打下基础。
本章列出的课程设计题目,分别以Matlab、SystemView及EDA技术为手段,多方面考量学生对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个设计题目给出知识要点与参考框图、设计要求、设计步骤及参考资料,学生按设计要求独立设计分析。
实验一 通信系统仿真建模工具软件基础
1,Matlab/Simulink基本知识
先创建一个magicrank.m的脚本文件如下(采用edit命令进行编辑)。
%Investigate the rank of magic squares
r = zeros(1,32); %调用Matlab函数,产生1*32的0向量
for n = 3:32 %循环30次
r(n) = rank(magic(n)); %调用幻方函数magic(n)得到n*n的幻方矩阵
end %并求其秩
r
bar(r)
然后在Matlab环境中执行以下命令。
magicrank
如图
运用Simulink仿真举例:
建立如图的模型:
仿真后结果如下:
3,运用systemView进行仿真
假如描述某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系统模拟框图:
仿真模型:
仿真运行结束后,要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需要单击按钮 进入到分析窗口就可以观察到仿真得到的3个接收器的时域波形图:
为了更清楚地比较扫频信号和输出端信号的时域波形,可将这两个波形图以覆盖图示。
可以发现输出信号较输入信号有一定的延迟。计算这两个信号的延迟量,可以通过计算两个波形的互相关函数,由互相关函数最大值时的延迟量来确定。
实验二 通信原理MATLAB仿真设计
设低通信号。试用Matlab软件完成下列操作。
① 画出该低通信号的波形。
② 画出抽样速率为的抽样序列。
③ 抽样序列恢复出原始信号
clear all;
dt = .01;
t = 0:dt:10;
xt = 0.5*cos(1.5*pi*t)+1.5*sin(2*pi*t)+0.25*cos(3*pi*t);
[f,xf] = T2F(t,xt);
fs = 4;
sdt = 1/fs;
t1 = 0:sdt:10;
st = 0.5*cos(1.5*pi*t1)+1.5*sin(2*pi*t1)+0.25*cos(3*pi*t1);
t2 = -50:dt:50;
gt = sinc(fs*t2);
stt = sigexpand(st,sdt/dt);
xtt = conv(stt,gt);
figure(1);
subplot(311);
plot(t,xt);title(原始信号);
subplot(312);
stem(t1,st);title(抽样信号);
subplot(313);t3 = -50:dt:60+sdt-dt;
plot(t3,xtt);title(恢复信号);
axis([0 10 -4 4]);
function [f,sf] = T2F(t,st)
dt = t(2) - t(1);
T = t(end);
df = 1/T;
N = lengt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1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毕业设计.doc VIP
- 年产8万吨苯乙烯工艺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毕业设计:年产3.26万吨聚氯乙烯生产车间工段的设计.doc VIP
-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25万吨湿法磷酸毕业设计.doc VIP
- 绣春刀电影剧本(绣春刀原创剧本).docx VIP
- 年产3.26万吨聚氯乙烯聚合工段的设计毕业设计.doc VIP
- 赏花拍花不识花花盲她来扫.PDF VIP
-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2).ppt VIP
- 年产5万吨电解铜的电解车间毕业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艺恩数据】2025年TikTok用户转战小红书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社交迁徙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