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慈禧忙于过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午战争慈禧忙于过寿

甲午战争慈禧忙于过寿: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陆儒德大连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就在慈禧寿庆的歌舞升平中,日本兵不血刃轻取大连湾。慈禧得到恭亲王报告大连湾失守时,只是淡淡说,只要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不要拿鸡毛蒜皮的事来烦她,让她好好过个60大寿。 清朝海军旗。 刘步蟾舰长办公桌 日本发行的“日清战争40周年纪念封” “镇远”舰铁锚 “定远”舰舵轮 “镇远”舰船钟 甲午期间,清政府的核心人物:慈禧、光绪、翁同龢、奕譞、李鸿章。 特约海洋学者陆儒德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 甲午到底败在哪里 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论述颇多,如战略失误、经费不足、用人不当、队形不利、装备落后、弹药伪劣等等,这些与战争失败均有一定关联,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造成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呈现为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的国家文化特质。120年前,清朝具有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北洋海军等占优势的“硬件”,然而在“软件”上却存在着非对称的差距。日本强势的军国文化和神教文化,同清朝封建制度腐朽的守旧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文化特质的差异,注定了清军必然失败的命运。 日本:强势的军国文化和神教文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空间狭小、战略资源奇缺、自然灾害频发,国民心态自卑与自大交错,恐惧与荣耀兼有。当现实无法兑现其理想时,便寄托于神灵。于是,岛国心态与神国心态相结合,成为一种变态的大国主义。日本从1867年到1945年间的国号便是“大日本帝国”,直至1947年官方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本大肆宣扬“神造之国”、“皇道之国”,称“天皇统治的日本才是万国之宰,万国之君主皆应为其臣仆。”日本的神道教、武士道成为其精神支持,是形成军国主义的文化土壤。 福泽谕吉等政客的军国主义扩张论,成为日本建立天皇专制统治和推行军国主义的理论基础。《外交布告》确立了“大力充实兵备,使国威光耀海外万国”的战略。福泽谕吉为日本设计了一条“近代文明国家”的军国主义道路,主导着日本从明治到1945年战败的80多年间所走过的历程。 日本在军国文化导引下,发动甲午战争,天皇颁诏,举国动员,进入战争体制,成立参谋总部,组建联合舰队。国会一致对外,全力支持战争。媒体一致转向战争话题,激发国民的战争狂热。幼童从军,操枪舞刀,高呼击沉“定远”、“镇远”。娼妓募钱献金,加入军妓劳军,旅顺攻陷后,第一师团从日本征集12家大妓楼的“奉公女”前往庆贺“胜利”。日本政府成功的动员将国民挟持在战车上,使之成为全民战争。 中、日两国的海军旗反映着军事文化的显著差别。日本海军旗主体是太阳,外加16道红光芒,意为日本是太阳神创造,光芒普照世界,充满征服世界的霸气。中国海军旗的主体是中国龙,传说中的龙能兴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着内治和祥瑞。 清朝:封建制度腐朽的守旧文化 清末处于封建制度的没落期,宫廷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便是皇权独尊,一切以维系其摇摇欲坠的王朝为基。1894年适逢慈禧太后60诞辰,为老佛爷操办一次规模盛大的花甲寿庆,既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更有深层的政治动因。 甲午期间,清政府的核心人物有5人。慈禧太后是掌门人,她想在60寿庆中卷帘归政,大肆建设颐和园准备颐养天年。寿庆有可能是中国内部政治的权力交接,结束慈禧垂帘听政的一场国家大典。当有人因战事紧迫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时,慈禧放话:“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光绪皇帝俯首听从慈禧,但踌躇满志,寻机登基掌控实权,他一直提防着李鸿章,将北洋海军事务“能收就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官位户部尚书,他同李鸿章争夺权势,对北洋海军实力“能削即削”。光绪父亲奕譞,主持海军衙门,一切以光绪平稳掌权为先,海军衙门只是一个平台,表现得“谦卑谨慎,翼翼小心”。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掌控北洋海军,但受制于朝廷权斗,北洋海军孤军奋战,形成“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的困局。 慈禧太后也感觉到:“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私”为宫廷内斗,“例”指“祖宗之法不可变”。任何变革的“越轨”最终都会被拉回到封建制度没落的轨道。所以,慈禧的60寿庆成为清政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甚至影响到甲午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国内政治环境制约着战争准备和对外交涉,恭亲王召集各国公使声称“等到慈禧生日过后,再重开外交谈判”。李鸿章也看到了日本选择甲午年发动侵略战争,其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所以他不去备战,却把精力花费在外国的调停上,以稳定政局。因而

文档评论(0)

wf936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