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作用 1.促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或提高其亲和力; 3.促使周围组织及靶器官对糖的利用; 4.拮抗升糖激素; 5.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 6.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7.抑制细胞外基质增加; 8.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9.清除自由基年,抗脂质过氧化; 10.纠正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11.改善微循环。 中医思维方式 以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为临床内科疾病诊断; 以人为本从整体观念出发,在整体功能层面认识疾病对人体功能的影响 心身医学);并结合人体生存环境因素推断人体内在病理变化; 以中药复方的整体偏性调节(非成分结构)应对和处理疾病下的人体整体功能层面的状态偏性异常(个体化医学)。 理法方药,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的反思 开方? “理法方药”对动态整体之人 布“君臣佐使”之方阵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开药? 不讲理法方药、君臣佐使,讲的是“药理作用”、“有效成分”,诸如“板蓝根、大青叶抗病毒”、“鱼腥草、蒲公英抗感染”、“黄芪提高免疫力”、“丹参、川芎改善微循环” 只是根据对抗的原理进行叠加,各种“有效成分”组合起来 人体是一个整体,靠“有效成分”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 中医药学的治疗糖尿病原理 调节人体整体的环境,调动人体的自组织能力,消除血糖升高的病理因素,是其主要作用。 平衡阴阳,补虚泻实; 心身感知异常而出现的血糖波动; 因季节气候改变而产生的血糖波动; 因情志产生的血糖波动; 因睡眠障碍引起的血糖波动; 因排便异常导致的血糖波动; 因其它疾病带来的紊乱和失衡而出现的血糖波动。 对糖尿病的直接作用。 1.促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或提高其亲和力; 3.促使周围组织及靶器官对糖的利用; 4.拮抗升糖激素; … … 中医学防治糖尿病特色 中医传统方法以糖尿病患者的“证候”为核心,考察与生活质量相关的临床事件、终点目标,重点针对患糖尿病的“人” 辨证论治、复方调节 七情和合、人文精神 治疗手段和方法丰富多彩,既有一般内服药物的内治法,又有药物外敷、热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独特的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气功等非药物疗法,还有以药膳为代表的日常食品疗法。 “糖尿病”号船的双桨 西医 以病因病理病位为目标对象,致力于向微观层次发展,努力发现和确诊糖尿病,并致力于直接对抗性地降低血糖。重“看病”、治“人的病”,重视直接效果 西医方法以“杀、割”为特色,“刀光剑影”,痛快淋漓,是西方文化的缩影。 中医 中医以病人的功能状态为切入点,运用中草药、针灸等手段,调整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清除糖尿病在人体内血糖升高产生和存在的土壤。着眼于调治“患病的人”,重视整体效果 中医治病以“调、养”为特色,其方法“温良恭俭让“,颇具东方文化韵味。 病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 病证分离现象 诊断分离:主证与疾病分离 治疗分离:应用中药和西药的证据 病证结合需要 诊断结合:疾病的证候规律 治疗结合:中西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优势互补 中西合璧:中医药治“人”,西药治“糖”,减少糖尿病临床重大事件。 中医药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环境,调节患者机体功能状态,从而减停西药的用量。 中医药“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补肾保肝,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保护肝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修订版是在 2010 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糖尿病流行趋势和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既参考了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近年的临床试验成果及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又结合了我国糖尿病防治的实践和研究数据。 推广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指导医护人员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管理率及控制率,预防并发症,以及制定相应的卫生服务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的研究证据日益丰富和完善,但证据链还不够完善,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还在积累阶段。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今后不断发展的糖尿病防治实践活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为糖尿病患者和民众的健康送去福祉,为世界糖尿病防治事业贡献出来自中国的力量。 谢! 2003年初次编写 以“九五纲要”为依据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重点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 兰州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130mg/dl或(和)餐后2h血糖≥200mg/dl或(和)OGTT曲线上3个时间点超过诊断标准[0′125,30′190,60′180,120′140,180′125(mg/dl),其中0′、30′、60′、120′、180′为时间点(分),30′或60′为1点;血糖测定为邻甲苯胺法,葡萄糖为1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