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皮肤病学概论 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约点体重的5%,若包括皮下组织,其重量约占体重的15%-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2~2平方米,新生儿约为0.21平方米。皮肤的厚度,因人因部位而异,不包括皮下脂肪层,约为0.5~4毫米,一般四肢内侧面和胸、腹部较薄,四肢外侧面、背和手掌、足底等较厚。 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浪状交错镶嵌。表皮向真皮突出的部分称表皮突,又称钉突,真皮向上伸入表皮的部位称真皮乳头,又称乳头体。在皮肤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神经和肌肉,还有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发、指(趾)甲、汗腺、皮脂腺等。 皮肤的结构 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一般由内向外可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在角质层较厚的掌跖部位有透明层。 皮肤的结构 基底层 是一层呈栅状排列的圆柱状基底细胞,细胞底平面顶尖圆,有嗜碱性胞浆和卵圆形核,核内染色质丰富,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或桥小体相连,但不如棘层细胞明显,有再生能力,向上转化成棘细胞,能修复表皮的缺损而不留痕迹。在基底细胞间有树枝状细胞,能产生黑色素,故称色素细胞,约占基底层细胞的4~10%,皮色的深浅大部分决定于黑色素的多少,它对自然光的照射有保护作用。 皮肤的结构 棘层 位于基底层之上,由5~10层不规则多角形细胞组成。与基底层相接的一层细胞因刚从基底层转变而来,虽是多角形,但略呈圆柱状,向上转移时它们变扁平,其长轴倾向于皮面平行。每个细胞均有很多原浆突,如棘状,称为棘突,因此这些细胞称为棘细胞。细胞间有桥粒相连,内有组织液和丰富的神经纤维通过,由此摄取养料,排泄新陈代谢产物,并与胞浆内的生活物质网发生关系。 皮肤的结构 颗粒层 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胞浆内含有许多深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及少量的被膜颗粒。在颗粒层最上方,被膜颗粒以胞吐方式向细胞间隙释放出磷脂类物质,构成膜样结构,加强相邻细胞膜间的联结,并对水的透过起屏障作用。 皮肤的结构 透明层 在角质层和颗粒层之间有一薄层均质的嗜酸带,以掌跖部位最为明显,由2~3层无核细胞组成,常规染色,呈透明状,故称透明层。 皮肤的结构 角质层 位于表皮最外层,是由无核角化细胞所组成。无生物活性,呈嗜酸性染色,是角朊细胞分化最后的一层物质,能耐受一定的磨擦和抵抗化学物质的渗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皮肤的结构 真皮 真皮分二层,浅层呈乳头状,与表皮相连,称乳头层,其余部位称网状层,二者间无明显界线。它们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的附属器等。 皮肤的结构 胶原纤维在真皮上部较细,无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结成束状,互相交织,形成网状,其走向多数与皮面平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柔韧性,是真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弹力纤维在真皮下部较多,环绕于汗腺、皮脂腺、毛囊和神经末梢周围,到真皮上部呈垂直方向,终止于表皮真皮交界处。弹力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并是附属器的支架。 皮肤的结构 网状纤维是细小的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在正常的皮肤中很少,常环绕于毛囊、皮脂腺、汗腺及神经周围,在血管、皮下脂肪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基质是一种无定形、均匀的胶样物质,充满在纤维和细胞间隙,是各种代谢物质的交换场所。 皮肤的结构 真皮内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多位于胶原纤维素附近,参与胶原纤维和基质的形成或更新;组织细胞又称巨噬细胞,通常在毛细血管周围及胶原纤维束间,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和清除破坏组织碎屑的能力;肥大细胞多在毛细血管附近,受到刺激时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皮肤红肿。此外还有少数浆细胞、淋巴细胞等。 皮肤的结构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又称脂膜,位于真皮网状层下方,由大量的脂肪细胞、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它既是热的绝缘体,又是热能量的“仓库”,也是外来震动的有效吸收器,因此它具有防止热的散发、缓解外来机械冲击和储藏热能量的作用。 皮肤的结构 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包括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 皮肤的生理功能 屏障功能:保护体内组织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损伤;防治体内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的丢失。 吸收功能:通过毛囊、皮脂腺、汗管、胶质细胞间隙、角质层细胞本身吸收。 感觉功能:多种感觉神经末梢传递单一感觉或复合感觉。 皮肤的生理功能 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肾功能。 调节体温: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 代谢功能:维持皮肤能量供给、细胞更新和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功能:最大的免疫器官,递呈抗原。许多免疫反应先发于皮肤。 中医皮肤病的病因 导致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虫毒、饮食以及血瘀等所致,也可继发于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因素,现分述如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 Y-T 1118-2001 石膏绷带 粘胶型.pdf VIP
-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docx VIP
- 绝望的主妇经典台词1-8季中英对照.pdf VIP
- 华力液压模块车(SPMT)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贴(彩虹版).pdf VIP
- GZ055 环境艺术设计赛项赛题15套-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赛题 .pdf VIP
- 12小学体育二年级课程纲要.doc VIP
- 粘胶型石膏绷带产品技术要求2023完整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华东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