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功能理论与危重病营养2012,8技巧.ppt

中医脾胃功能理论与危重病营养2012,8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重病的概念 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CCM)是一门新兴的、独立于其它学科的临床医学学科,它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危重病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危重病人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医学领域中的各专业均可能产生危重病人,因此危重医学涉及医学领域中的临床各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因此,对危重病医学学科的技术要求显然已经远远超出内科或者外科的范畴,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知识的有机融合。 ICU的基本手段 检测手段 脏器支持手段 抗感染技术 其他治疗手段(更精确) 营养技术与方法(更重要) ICU收治的病种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重症医学科的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重症医学科严密的监测和适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重症医学科的严密监测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重症医学科的监测与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通常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 5.优先获得重症医学科诊疗,是当重症医学科的病床使用率较高、一时不能满足病人需要时,符合“1”的患者要比符合“2”、“3”的患者优先获得重症医学科诊疗。只要可能,就应当使用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对收治的病人进行分类管理。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布特点 对80例患者的87项症状及体征的出现次数及出现频率(指在80例患者中的出现率)进行计算,未列出症状的出现率20%。 出现频次较高的15个症状体征,其中腹胀、纳呆、便秘、泄泻、脘痞出现频次最高,在78.8%、53.8%、50.0%、46.3%、43.8%。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舌象特点 黄苔、舌淡红、薄苔、舌红、厚苔、腻苔出现频次最高,在65.0%、37.5%、36.3%、30.0%、30.0%、28.8%。 食物偏性与食物治疗 药物偏性与治疗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及临床观察到的患者表现,可将8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归为5类: 第一类参考中医诊断标准,辨为瘀滞胃肠证,包含病例6例。 第二类参考中医诊断标准,辨为胃热气滞证,包含病例9例。 第三类参考中医诊断标准,具备痰热蕴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特点,但临床上二者较难区分,故辨为痰湿蕴脾证,包含病例23例。 第四类参考中医诊断标准,辨为脾胃气虚证,包含病例17例。 第五类参考中医诊断标准,辨为肠热腑实证,包含病例25例。 本研究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证型为:实证63例,占全部证型78.8%,其中肠热腑实证25例,胃热气滞证9例,痰湿蕴脾证23例,瘀滞胃肠证6例,分别占全部证型的31.3%、11.3%、28.8%、7.5%。虚证:脾胃气虚证17例,占全部证型21.3%。 营养方案 患者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舌苔脉象为:舌红无苔,脉细弱。是为脾胃虚弱,胃不能受纳,脾更不能运化。 营养方案: 患者为肠梗阻术后,早期以保护胃粘膜和肠外营养为主,待脾胃功能逐渐恢复之后,应以肠内与肠外营养并重,逐步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内以容易消化的米汤,营养素为主,中药调理脾胃,培育胃气。 中医治疗 处方原则: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味 人参 20g 炒白术 30g 茯苓 30g 焦三仙各15g 砂仁 9g 半夏 9g 甘草 9g 陈皮 12g 木香 12g 中医理论与危重病营养 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营养 用中医理论了解脾胃状态 用辨证论治,调理脾胃 用中医理论应用营养物质 谢谢参会 1.双肺间质性纤维化,符合间质性肺炎 2.双侧胸腔积液(大量) * * 营养方案 重度营养,脾胃功能差,脾胃虚弱,食积中阻。 营养以肠外为主,肠内为辅,热量20~25 kcal/kg/day. 中医证型: 发热,呼吸困难,饮食不进,尿少,无力,消瘦,呕吐(胃反流),腹胀,大便不通,舌质淡胖,舌苔薄黄,脉沉细无力。 脾胃虚弱,食积中阻,痰热阻肺。 治疗: 原则:中西配合,各取其长。 西医:呼吸机、抗生素、肠外营养等 中医:调理脾胃。 中医治疗: 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消积导滞。 方用:四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 人参 9克,炒白术15克, 茯苓24克,甘草9克,半夏9克,黄连9克,干姜9克,焦三仙各15克,莪术6克。 病例2 张某某,男,44岁,住院号165553,因“硬膜外出血”收入院,入院症见:神志模糊,咳吐大量浓痰,色黄,气管切开。 患者2月前饮酒后摔伤头部,颅脑CT示:硬膜外血肿,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及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