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前的评价方法也很多: 对比分析法 模型分析法:成因分析法、统计模型法、物理模型法 综合评价法:专家评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熵的权重确定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效益评估模型法 4 评价原则和方法 使用举例: 水保法、对比流域分析等; 水文法、统计分析、物理模型中受扰因子改变分析; 专家经验赋值(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值(灰色关联分析、基于熵的权重确定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DSPI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该框架是UNEP发展的评价理论框架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促进对评价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和过程的认识,从而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4 评价原则和方法 在框架中,响应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 对驱动力的影响,如移民,发展其他经济,改善种质增加化肥等; 修建梯田和淤地坝,禁止放牧和砍伐等; 采取覆盖和水平沟等措施。 地块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 5 评价指标(例) 研究区特征指标 面积、降水量、人口数量、GDP、基本农田面积、林地面积、粮食总产量、按照所在单元最有效的水文站资料计算的平均径流系数和平均侵蚀模数等9个指标。 水土保持指标 中央、地方现金投入与投劳折资两部分1个指标 生态效益指标 地块型20个指标,立体型3个;集水区尺度5个指标; 对自然生态系统,土壤、植被、水文、泥沙、气温等在数量和过程两方面的影响,包括独立性型和集水区两类尺度。 生态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存在价值,生物多样性问题和内部相互作用问题不予考虑。 经济效益指标 地块型17个指标,立体型3个;集水区尺度3个指标; 计算直接利用价值、直接服务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 间接经济效益题与价值折算系数问题需要区分考虑,避免重复计算。 社会效益指标: 包括5个方面8个指标。 在以上四类水土保持指标下计算的,是水土保持对研究区资源利用、环境安全、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投资的整体反映。 科学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 与评价尺度匹配原则 生态经济服务类型 地块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 梯田、坝地、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人工种草、封育草地、封育林地; 5 评价指标 立体型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 评价指标 5 评价指标 立体型:骨干工程、拦泥坝、谷坊、蓄水池、水窖、塘坝、涝池 集水区尺度水保效益 独立措施效益+集水区水保效益 5 评价指标 有人说“黄河中游大规模水土保持减少了黄河径流量,导致黄河下游断流和水资源紧张加剧”,这个看法对不对?请设计评价指标和方法,分析并回答。 黄河中游淤地坝在水土保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以您熟悉的小流域或区域,设计一套评价参考规范。 假定我国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紧张,请设计评价体系,分析黄土高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压力以及水土保持对策。 4 评价原则和方法 和 5 评价指标 感谢上中游管理局提供的宝贵机会, 感谢各位水保同仁的耐心! 欢迎讨论和交流, 欢迎来水保所参观和指导! 环境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方法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原型观测技术培训 评价目的与分类 评价对象及其重要性 评价尺度和范围 评价指标 评价原则和方法 目 录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例:知识和工作框架中的区域环境效应评价 ?在坡面、沟道和小流域中环境效应评价的目的? 联合国系统评价规范(2000): 目的在于理解预期及非预期成果的实现程度和原因,及这些成果对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评价是成果实现和机构绩效的重要证明,并有助于知识建设和机构学习。 评价是进行变革的重要手段,对于强化责任机制具有至关重要而可靠的作用。 评价是对一项活动、项目、计划、战略、政策、主题、专题、行业部门、业务领域、机构绩效等4尽可能系统、公正的认识过程。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评价对象 (主体) 评价目标 评价方法 单项评价 多因子评价 综合评价 措施类型、面积、位置、过程、投资等 措施质量、投资与环境、经济、社会等 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统计分析、机理模型等 土壤、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水土保持等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 15774-1995 表 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类与计算内容表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1 评价目的与分类 我们目前效益分类与计算体系中: 有哪些是单项评价,哪些是多因子评价? 评价指标和内容有无重复? 还需要考虑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哪些人群会关心? 有哪些指标的定量特征不易把握? 有无综合评价的特征? 土壤是地球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在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V.V.Dokuchaisv)从土壤发生学的观点,认为土壤的性质是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