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ppt

政治制度:宗法分封→专制官僚 郡县制的建立 县出现于春秋初期,原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它和国君分赏给卿大夫的采邑不同。春秋末年,晋出现了郡,设于地广人稀的边地,面积比县大,地位比县低。 《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县所不同于卿大夫采邑的,就是县内有一套集中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特别是有征赋的制度,一方面便利了国君的集中统治,一方面又加强了边防。战国时郡的设置仅限于各国边地,县的设置则很普遍。它们取代了过去贵族的采邑。 《左传 · 昭公二十八年》:“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政治制度:宗法分封→专制官僚 郡县制的建立 郡县长官都由国君任免,不得世袭。 郡县领域都由国君控制,不作封赏。 郡县组织由此逐渐成为由国家权力直接支配的国土区域,成为各国加强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步骤。 战国三戈铜戟 四、学术:贵族→民间 孔子 在孔子(BC551-BC479)以前,教育是贵族的专利。 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有教无类 乃教育、学术平民化之开端,奠“布衣卿相”之基。 学术:贵族→民间 战国 “士”阶层之崛起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西周、春秋等级秩序 战国时期的士,已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和才能,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 战国时代,游说和从师是士进入仕途的两个主要途径。 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的大臣多养士为食客。 学术:贵族→民间 百家争鸣 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汉书 · 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学术:贵族→民间 名 道 墨 儒 逻辑问题:合同异 离坚白 白马非马 名家 相对主义 消极自由的人生观 庄子 辩证法 无为和以退为进 老子 兼爱与非攻 尚贤 墨子 性恶论 礼法并重 德主刑辅 荀子 仁政论 性善论 孟子 学术:贵族→民间 陈鼓应 著 * * 第二讲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 一、经济:废井田 二、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 三、政治制度:宗法分封→专制官僚 四、学术:贵族→民间 五、社会:世袭→流动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 春秋(BC770—BC476),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 战国(BC475—BC221),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 “古今一大变革之会”。 ——王夫之:《读通鉴论 · 叙论四》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周末风俗》 一、经济:废井田 西周井田制下,井田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小块私田由每户农民耕种,收获归己,公田则由大家通力合作,收成归国家或贵族。 经济:废井田 春秋金镡金首铁剑 春秋铜柄铁剑 战国铁双镰范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后来居上 铸铁冶炼技术 铸铁柔化技术 经济:废井田 战国时代,各国都已经有重要的冶铁手工业地点。 到战国中期,北起辽宁、南到广东、东自山东、西到四川陕西,都已广泛使用铁器,铁农具占据主导地位。长江下游地区仍以青铜农具为多。 经济:废井田 《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是战国末年农学的代表著作。 《吕氏春秋 · 上农》: “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经济:废井田 齐国“相地而衰征”、晋国“作爰田”、鲁宣公十五年(BC594)“初税亩”。 一般认为,“初税亩”标志着鲁国正式废除公田、私田之分,向一切田亩征收实物税。 田亩的租税成为君主政权的主要财源。 “维莠(野草)骄骄”、”维莠桀桀”。 ——《诗经 · 齐风 · 甫田》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 审分》 经济:废井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