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奥鹏作业中国文化概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春季奥鹏作业中国文化概论

期末作业考核 《中国文化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 九品中正制 答: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制度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人士,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九品中正制从其本质上看,同样维护的是土族的利益。2. 中秋节 答: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3. 文化 答: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4. 郡县制 答: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系列变动,土地兼并战争到处发生。在大国吞并小国之后,征服者大都将小国变成县郡,以隶属于自己的行政系统之下。这种郡县制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汉时期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建立起天下一统的王权体制,君主集权达到空前的高度。 1、简述“五谷”。 答:(1)五谷包括火谷,悬谷,金谷,水谷,土谷! 火谷,就是我们俗称的五谷,包括玉米、小麦、大米、小米、高粱等粮食作物。 悬谷,包括苹果、梨、柿子、李子、板栗等众多的悬挂结在树上的水果。 金谷,包括西瓜、南瓜、豆角、葡萄、猕猴桃等藤蔓植物上的果实。 水谷,包括莲藕、海带、菱角、海菜,还有水本身及这些水生植物。 土谷,包括白菜、萝卜、土豆等等众多的蔬菜。 (2)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2. 唐代诗歌文学创作与科举考试有什么关系? 答: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唐太宗在位期间,提倡用人以德、学识为本.唐朝的科举每年定期举行,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土、明法、明书、明算等. 明法、明书、明算是关于律令、文字、数学的专门科目,选择专门人才。 3.简述“十三经”。 答: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2)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4. 简述“冠礼”。 答: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三、论述题(共20分) 1. 试论述中国文化的当代重构。 答:一、传统文化的自我突破文化的突破,是指一种成型的文化削弱、打破或超越固有结构,寻求到新的价值指向和理论出口,对原有文化结构、文化观念和文化逻辑进行解构、重建。文化的突破,是文化自新的基本模式,是文化的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作为历史的概念,一种文化惟有能够实现自我的不断突破,从一种“稳定结构”中蜕变为另一种“稳定结构”,才能够实现文化的延续。作为社会的概念,一种文化的公认程度,取决于其能否与时俱进,在不变更其义而调整其形式中寻求到与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契合方式,这种文化先成为公众认知的主流,进而一个时代文明的主导。这就需要强化文化自我更新能力,使之成为文化自新的内在动力,调动其自身资源,去实现自我突破。文化突破的能力,可以视为决定某一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尤其对于具有漫长历史传统、极富思想资源的文化发展来说,由于其内部思想资源、学说观念、社会习俗等足够丰富,且通过长期积累、彼此支撑、共同作用形成了“超稳固”的结构,外部的浸润或修订很难改变其属性。这是因为这类文化有足够多的学说、观念、理论甚至实践来抵消外部的影响,其必须从内部实现自我突破,才能不断自新。文化,作为立足于社会个体的自我认知、彼此认同之上所形成的多层次、多系统、多元化的认识共同体,常常不是制度的附庸,亦非政治的代言,很多时候无法通过顶层设计或运动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彻底改变,这就需要我们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