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异同.doc

中国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异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异同

中国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异同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新的城市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市化进行理解,可知道从概念上讲传统城市化是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劳动力非农化的过程,而新型城市化是指以人为本,以人口的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为主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传统城市化最核心的问题是城市化水平虚高,人口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受阻,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犯罪增加。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现代秩序难以形成。城市化质量低,存在城市中的农村问题,两栖状态致使入城居民对未来缺乏预期、长期低收入、缺乏保障、生活质量低、长期被边缘化,亲人长期不能相聚,伦理约束减弱,犯罪低成本。 而新型城市化 统筹城乡发展“四步走”战略 第一,城市通过新型工业化扩大就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发展空间,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起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流”的问题。第二,通过城市的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配套创新和改革,使进入城市的人口及其家属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提升城市整体品质,积累人力资本,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解决富余劳动力如何“留”的问题。第三,“三个集中” 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谋求社会资本、财政资金和土地的规模经济效益, 这是统筹城乡高效有序发展的关键。解决富余劳动力及各类 生产要素往“哪里流”的问题。第四,为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提供全方位、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落脚点。解决“不流入城市留在乡村”的居民的发展问题。 产业基础是指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与社会条件,同时又是构成关注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内容,是新型城市化的历史任务。地方政府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以标准化全面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城市新型工业化扩大就业;全面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建立基层民主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等路径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以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发达的社会基础设施、积累基于教育与培训的丰裕人力资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公共住宅建设与实施(与民间协同)、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构建基于诚信的社会网络资本、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式深化中央层面改革积极推进全国新型城市化进程。 传统城市化道路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城市化理念上,前者以物为本,后者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的和谐和与自然的共生;在城市化目的上,前者注重GDP增长和财富增长,后者注重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在城市化核心内容上,前者注重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后者注重双向城市化,特别是城乡文明的互动成长和现代化;在城市化方式上,前者是粗放、外延式,注重城市规模扩张,后者是集约、内涵式,注重城市质量提升;在基本动力上,前者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后者以战略性主导产业特别是后工业文明高端产业驱动;在城市空间上,前者是摊大饼式无序蔓延,注重产业功能空间扩张,忽视生活功能空间配套和完善,后者是科学布局,空间紧凑组团化,更加强调居住和生活空间的营造和完善;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前者是贪大求洋,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恶化,千城一面,缺乏特色,重建设轻管理服务,后者是环境友好,优美宜居,传承岭南文化,生活舒适方便,充满人情味,基本公共服务有保障,注重城市管理服务;在城乡关系上,前者是城乡对立,二元分割,城市繁荣,乡村凋敝,外来人口的半城镇化,后者是统筹城乡,城乡共赢,公共服务均等,共同富裕,外来人口融合、市民化;在区域关系上,前者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恶性竞争,后者是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新型城市化,必须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走民生导向型城市化道路。从人的需求、人的尺度、人的视角出发,坚持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城市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建设人民群众共享的美好家园。 传统城市化道路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共性特征在于:缺乏公正公平的起点和上升发展的空间;歧视与排斥外来居住者;外来人员非正规就业、收入低、缺乏保障、居住环境差、居住空间狭小,对未来不抱有信心和希望;基础设施缺乏;建筑拥挤、街道过于狭窄;缺少公共空间与绿化;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组织混乱。 传统城市化和新型城市化对比表 传统城市化 新型城市化 目标 简单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 评价标准 城镇人口比重 单一指标 城乡一体化水平 多维指标 理念 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物化”的城市化 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人本、协调、创新、可持续 体制机制 城乡割裂的二元管理体制 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特征 管理型政府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市场体制 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分割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和重组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