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文物研究与文物学的历史发展(解婧睿1557已完成).docVIP

第2章文物研究与文物学的历史发展(解婧睿1557已完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文物研究与文物学的历史发展(解婧睿1557已完成)

第2章 文物研究与文物学的历史发展 一、名词解释 2.《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答:《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夏鼐主编的现代考古学著作,由文物出版社于1984年5月出版。该书以时代为序,综述了1949~1984年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重要地位,其中详细的注释为进一步研究各专题的学者提供了线索。 2.三期论“三期论”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克里斯琴·朱尔金森·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汤姆森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姆森的学生J.A.沃尔索又将三期说用于野外古迹的分期,并以发掘工作中所见的地层关系作为证据。1843年,沃尔索发表了《丹麦原始时代古物》一书,三 答: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的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证经补史。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石刻、甲骨、简牍、封泥、印章、瓦当等。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考古学在中国确立后,金石学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3.夏鼐《考古学报》[2014年吉林大学研] 答:《考古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季刊。夏鼐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考古学主要学术刊物的创办者,他领导了《考古》杂志及其前身的创刊,长期担任《考古学报》的主编。《考古学报》季刊由考古杂志社编辑出版,1936年创刊,是面向国内外的中国考古学权威性学术刊物,主要刊发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是考古学专业学术性刊物。《考古学报》前身为1936年出版的《田野考古报告》,1947年至1949年改名《中国考古学报》,1953年改现名。 3.贾兰坡[2014年山西大学研] 答: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2001年7月8日),是中国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他因发现“北京人”遗址的贡献巨大而被后世尊称“北京人之父”。 4.斯坦因 答:斯坦因是英国考古学家。原籍匈牙利,曾专攻古代语言、印度古代史等,后留学于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1900~1916年间,三次进入中国新疆、甘肃地区进行大规模地理测量和考古调查,盗掘了一些古遗址,掠走大量文物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大批写经和幡画。他的著述甚多,如《古代于阗》、《西域》、《斯坦因西域考古记》等。 10.王国维[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研] 答: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在哲学、文学、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他字静安,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927年于北京跳湖自尽。他是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在历史研究方面,将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结合,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他对甲骨文也有深入的研究,观堂是“甲骨四堂”之一。梁启超先生称其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世界所有之学人”。 1.石璋如[2012年南京大学研] 答:石璋如 1902~2004 ,河南偃师人,甲骨文专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他在河南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即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工作,1932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任助教、研究员等,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台湾。他的主要著作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骨卜与龟卜探源》、《殷代车的研究》、《小屯的文化层》、《小屯—安阳殷墟发掘报告》、《中国的远古文化》等 1.吕大临[2010年南京大学研] 答:吕大临(约1040~约1092),字与叔,是宋代金石学家,蓝田(今陕西蓝田)人。他曾求学于程颢、程颐,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他以萌入仕,官至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通六经,精于礼。吕大临著有《考古图》十卷,不仅著录铭文,并注明铜、玉器的尺寸、图像、收藏之家和出土地点等。他还著《易章句》、《大学解》、《中庸说》各一卷,《论语解》十卷、《孟子讲义》十四卷、《礼记传》十六卷、《玉溪先生集》二十八卷等。 二、简答 4.中国金石学的发展步骤。[2011年复旦大学研] 答:金石学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中国四个时期,即 (1)萌芽期 金石学的萌芽大约可以追溯到东周时代,但研究者甚少,无专著问世,没有形成一门学;北宋统治者奖励经学,提倡恢复礼制,对古物的收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