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分析.docVIP

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分析 邹新月 行为金融学萌芽于20世纪初期,C缸s姗往场n的专著“TheCrowd,’及Macker的专著“D山即记如叮巧pularDelusionandtheM砚坛es,ofC功脚曲”已开始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1936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已注意到投资者自身的心理影响;但真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学理论是由美国教授B~1(1男l)及B~(1%7)首先提出,并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的结合应是今后金融学发展的研究方向,尔后肠e花岭 (1974)和K公meman(1979)其开拓性研究为行为金融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so年代后期行为金融理论进人了发展繁荣时期,如威斯康星大学的Weme:neBOndt(1985)和凡eh印d仆公er(1985)、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凡cha记仆司er(1987,1999)、耶鲁大学的B为统rt黝ller(1989)、nlinois大学的1璐efL止on-ishok、SalltaCI。大学的Meirsta灯庄川及HerehShelhn (1994,2(XX))等学者研究了资本市场的各种异象,打破了以资产组合理论、CAPM、EMH等经典金融理论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一统河山的局面,提出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CAI狱)、行为组合理论 (BpT),特别是运用实验方法,从行为学、心理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资本市场许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的异象。国内研究行为金融学的历史不长,其研究成果以文献综述形式居多,因此,国内关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有待扩展。但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借用国外行为金融学研究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些“异象”进行了模仿性质的实证研究,为解释中国证券市场非理性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如刘力(1999)、杨惠敏、魏斌(2(XX))、黄兴旺、朱楚珠(2以X))、张亦春(2(X)1)、黄树青(2(X)1)、章融、金雪军(么刃2)、韩海平、陶燕红和方兆本(2(X犯)、饶育蕾、刘达锋(以刃3)、曾康霖 (2(X)3)、郭哗(2(X)3)等学者系统地介绍了行为金融学起源、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基本理论以及与现代金融理论之间的争论;彭星辉、汪晓虹(1995)、熊长江(19望〕)、李心丹(2加1)、施东晖(2(X)1)、宋军、吴冲锋(2(X)1、2(X)3)、孙培源(火刃2)、杨胜刚(以刃2)等学者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认知偏差、投资决策、资产定价、羊群行为等种种投资者行为;张人骥(1卯8)、吴世农(1999)、王永宏、赵学军(2(X)1)、吕岚(双刃2)、陈汉文(2以狡)、张宗新(2(X)3)、胡昌生(2(X)3)等学者验证了中国证券市场处置效应、过度反应、周末效应等非有效市场的“异象”。根据文献检索所搜集到的资料及以上综述概况,我们发现行为金融理论目前主要集中在研究证券市场中的有限理性个体、群体行为及非有效市场,而将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商业银行信息市场的研究,我们尚未检索到已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信贷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行为金融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资本市场中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清楚的“异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治理策略,无疑,行为金融理论完全有可能解释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放贷苛求优质客户、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贷过度集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日益骤增、银行存款挤兑时有发生等许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清楚的现象,基于此,我们探讨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行为金融范式,以解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羊群行为范式者采取某种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投资人的选择是对大众行为的模仿。 比如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了银行业so%左右的信贷资金,且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80%的贷款发放给了只占经济总量约40%的国有大企业,而更奇怪是非国有商业银行也将贷款集中投向大企业,也就是说,国有大银行将贷款投向大企业的行为对非国有中小型银行形成了群体压力,非国有中小型银行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无法掌握足够的信息帮助自己做决策判断,就只好选择从众策略,将贷款集中投向大企业。为什么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贷款没有动一39一力,究其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其目标是让委托人的满意程度最高,若将贷款投向大企业,即便信贷资金出了问题,受损的往往不只是一家商业银行,委托人还有客观原因为其推脱;但如果将信贷资金投向中小企业,一旦贷款出了问题,受损的往往只是个别银行,委托人就要从代理人主观上找问题,这样无疑会降低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满意程度;再者商业银行一般缺乏了解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银行与贷款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对称和道德风险,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远远高于给大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原因之二是中小企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