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 高炉内的蒸、挥发和分解09.8.5.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高炉内的蒸、挥发和分解09.8.5

高炉内炉料的蒸发、挥发和分解 3.1 炉料中水分的蒸发和水化物的分解 高炉炼铁所用的各种炉料,除了热烧结矿外,都或多多少地含有水分。炉料中的水以游离水(也称吸附水或物理水)和结晶水两种形式存在。这些水分可分为吸附水和结晶水两种。游离水是依靠微弱的表面张力吸附在炉料颗粒表面及其孔隙表面的水。结晶水是与炉料中的氧化物化合成为化合物的水,我们也称化合水。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叫水化物。除此之外,炉料中还含有碳酸盐。在高炉炼铁中,吸附水将蒸发成为水蒸气,结晶水和碳酸盐将发生分解反应,它们都对高炉冶炼或多或少地产生一定的影响。 3.1.1 游离水的蒸发 游离水存在于矿石和焦炭的表面和空隙里。炉料进入高炉之后,由于上升煤气流的加热作用,游离水首先蒸发。游离水的蒸发温度是100℃,但是要料块内部也达到100℃,从而使炉料中的游离水全部蒸发掉,就需要更高的温度。根据料块大小的不同,需要到120℃,或者对于大块来说,甚至要达到200℃游离水才能全部蒸发掉。一般用天然矿或冷烧结矿的高炉,其炉顶温度为150~300℃,因此,炉料中的游离水进入高炉之后,不久就蒸发完毕。游离水蒸发时所吸收的热量是炉顶煤气中的余热,不会引起焦比的升高,相反由于游离水蒸发吸热,反而使炉顶煤气温度降低与体积缩小。同时由于炉顶温度降低,对炉顶设备及金属结构的破坏作用也相应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炉顶温度降低使煤气体积缩小,煤气流速降低,从而减少了炉尘的吹出量。所以,游离水的蒸发对高炉冶炼是有益而无害的。 3.1.2 结晶水的分解 炉料中的结晶水主要存在于水化物矿石(褐铁矿2 Fe?O??3H?O)和高岭土(Al?O??2SiO??2H?O)中,褐铁矿所含的结晶水最多,高岭土次之。高岭土是黏土的主要成分,有些矿石中含有高岭土。试验表明,褐铁矿中的结晶水从200℃开始分解,到400~500℃时剧烈分解,才能分解完毕。高岭土中的结晶水从400℃开始分解,但分解速度很慢,到500~600℃迅速分解,全部除去结晶水要到800~1000℃。 结晶水从开始分解到分解完毕所需要的时间与炉料的颗粒大小有关。因为热量是由料块表面向内部传导进去的,小块料的表面到中心的距离短,料块的中心容易被加热到分解温度,大块料的表面到中心的距离远,料块的中心到达分解温度的时间长,所以小块料结晶水分解完成的时间较大块料结晶水分解完成的时间短。 高温下分解出来的结晶水与高炉内的碳发生下列反应: 500~800℃之间 2H?O + C = 2H?+ CO? -83134 KJ (3-1) 850℃以上 H?O + C = H?+ CO(碳水反应)-124450 KJ (3-2) 可见高温区分解结晶水,对高炉冶炼是不利的,它不仅消耗焦炭使焦比升高,而且还吸收高温区热量,增加热消耗,降低炉缸温度。因此,高炉使用褐铁矿的比例不能太高。此外结晶水剧烈分解时,矿石容易碎裂而产生粉末,堵塞料柱的孔隙,使料柱透气性变坏,不利于高炉顺行。所以,在使用含结晶水高的炉料时,最好预先经过炉外焙烧后再入炉冶炼。 达到高温区分解参加上述反应的结晶水所占比例称为结晶水高温区分解率。一般结晶水高温区分解率为0.3~0.5,即有30%~50%的结晶水在高温区分解。 3.2 高炉内炉料中挥发分的挥发 3.2.1 燃料挥发分的挥发 燃料挥发分存在于焦炭及粉煤中。焦炭中挥发分的高低,是评价焦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挥发分高的焦炭,强度较差,对高炉冶炼不利。国家标准中规定,冶金焦的挥发分含量应该<1.2%(按重量计算)。焦炭中挥发分少,一般为0.7~1.3%。焦炭下降到风口时,已被加热到1400~1600℃,所含挥发分已全部逸出,由于数量少(焦炭燃烧生成的煤气中,挥发分仅占0.20~0.25%,对煤气成分和冶炼过程影响不大。但在喷吹粉煤时,粉煤如含挥发分高,喷吹量又大,则将引起炉缸煤气成分明显变化,这对还原反应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3.2.2 其它物质挥发分的挥发 炉料中的物质都会或多或少地挥发,其中最易挥发的是碱金属(K和Na)化合物,此外,还有Zn、Mn和SiO等。 3.2.2.1 碱金属(K和Na)化合物的挥发 高炉炉料中所含的碱金属主要以硅铝酸盐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这些碱金属化合物落至高炉下部的高温区时,一部分进入渣中;一部分被还原成K、Na或生成KCN、NaCN气体,呈气态挥发随煤气上升。一般碱金属化合物有70%进入炉渣,30%挥发随煤气上升。 随煤气上升的碱金属化合物,至C02浓度较高而温度较低的区域时,有一部分随煤气逸出炉外;另一部分则被C02氧化成K?O、Na?O或炭酸盐,当有Si02存在时可生成硅酸盐,黏附在炉料上又随炉料下降,落至高炉下部高温区时再次被还原和气化,如此循环而积累,在高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